走出“泛娱乐”的文化自觉与担当

2017-07-07信息快讯网

徐清泉

核心观点

在“泛娱乐”已为业界流弊的当下,需要有更多的文化产品生产者和供给者,能够逐渐唤醒文化自觉,树立基本的文化自信,并且为自身的文化生产供给注入更多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由“泛娱乐”向“泛文化”转型升级

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虽然已经落下帷幕,然而余韵未了,尤其是阿里优酷发布的关于推动文化文艺生产供给由“泛娱乐”向“泛文化”转型升级的战略倡议,更是引人关注和热议。

“泛娱乐”的说法比较好理解,其基本取向就是向物质主义跪拜、向消费社会妥协,以游戏玩乐的心态对待诸多文化生产包括文艺创作,历史可以被拿来演义戏说,崇高可以被大卸八块地解构,不管有没有内涵、接不接地气、是不是文化文艺生产要素,都一股脑地拿到生产作坊里,被加工成既可博受众一笑、又凑得成票房的所谓“作品”。如“社教类节目

的娱乐化”,以及手撕鬼子之类的“抗战雷人神剧”等等,就是其突出代表。

而“泛文化”的说法似属优酷首创,仿佛还有其特指。其本意大致是在强调,将节目作品的源起点及发力点,放到“文化内涵”上而不是“娱乐卖点”上,采用“内容更亲民,分发更有效,调性更年轻,表达更多元,手法更时尚,营销更贴身”的文化文艺生产手段,把我国丰富的文化文艺资源要素加工转化为大众可以接受的文化文艺作品,让大多数的人既看得懂又乐意看。显然,在“泛娱乐”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优酷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值得业界深思的命题:今后的文化生产供给消费,到底该有怎样的精神价值诉求?

既要有文化自觉更要有社会担当

早在2011年,就有某互联网企业在布局其文化内容产业板块时,便旗帜鲜明地喊出了启动“泛娱乐战略”的口

号。一时间跟风随大流者如过江之鲫。如此竞争之下,优酷也无法做到置身事外。好在优酷多年经营“泛娱乐”,深知其甘苦荣辱,两相权衡,最终提出了进军“泛文化”的战略。尽管“泛娱乐”短期内还难以偃旗息鼓,以至于优酷也不可能很快完全放手,但其“泛文化”战略的提出却具有标志性意义。它表明:作为制造商供给商的文化生产企业,已有先知先觉者在反思检省“泛娱乐”的痛点弊端。显然,快餐化、感官化、浅薄化及消解化是“泛娱乐”的短板所在。对文化产品制造商供应商而言,抢收视率、冲上座率和不计后果挣

快钱,是其操纵“泛娱乐”的动力所在;对受众而言,求消遣、讨轻松、避沉痛、弃思考等,是其迎合并沉溺于“泛娱乐”的根由所在。

马尔库塞指出:“当人类被剥夺了反思与沉痛的思考后,他们所剩无几。”“泛文化”战略分明是认清了这一点:上档次上境界的文化生产供给实践,肯定不是做“快餐”挣快钱,而是做品牌、求可持续,这既需要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需要有社会担当。优酷率先从“泛娱乐”中抽身投入文化,说明是已具备了初步的文化自觉;他们能看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价值,并提出了由“文

言”向“白话”的资源转化策略,也可说是具有了基本的文化自信;而优酷团队表露的要致力于“解决人们灵魂饥渴”的决心,则表明他们作为文化产品生产者供给者,正有意担当起码的社会责任。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泛娱乐”已为业界流弊的当下,需要有更多的文化产品生产者和供给者,能够逐渐唤醒文化自觉,树立基本的文化自信,并且为自身的文化生产供给注入更多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关键是奉献更多的正向精神价值

自十八大以来,提振文化自信、努力提升中国文化话语权的国际影响力,已成为我国文化文艺生产领域努力实践的奋斗目标。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又极大地激发了我国文化文艺建设领域旺盛的生产力。仅从电影生产消费来看,截至2016年底,我国电影2016年全年票房就达457亿、观影人次达13亿、电影屏幕总数突破4.1万块,IP作品改编也显现出了

火热势头。客观地说,电影产业一片火热的情势至少反映了两方面现实:一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文艺精神消费的需求,正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这非常符合恩格尔系数揭示出的规律———当人们的生存消费和物质消费等“刚需”伴随国家经济增长而获得充分满足后,其精神文化消费等“软需”就必然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二是正因为有大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巨量存在,才使得众多的逐利资本会涌入文化文艺生产领域,这也就为我国今后的电影作品生产供给等,提出了一个更加紧迫的、有关如何把握好作品质量关的待解难题。平心而论,当下的电影产业明显有些急火攻心、虚胖生长的架势,这其中不乏有“泛娱乐”引发的恶果。浮躁之下自然会有业界人士天真地预判,我国票房一两年内有望破千亿,届时稳坐全球票房老大宝座。其实,能否过千亿,相对于能否提高电影质量、能否助力于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而言,真的没那么重要。因为优品佳作的影响大和质量高,不见得全由票房销量说了算,关键是看它能否给这个世界贡献更多的正向精神价值。

对那些沉迷于“泛娱乐”的文化文艺生产供给者而言,“泛文化”和“泛娱乐”的精神诉求高下区别,他们并非不知晓,需要的只是促使他们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