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群申遗全力推进

2017-08-24信息快讯网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群申遗全力推进-信息快讯网

历经百年开采,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形成了落差444米的世界第一高陡边坡。图/视觉中国

■本报驻鄂记者 钱忠军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和华新水泥厂旧址等,共同组成了以矿产开采、冶炼、制造、加工为核心的湖北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群。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群时代跨度长、类型丰富,并且集中保存在一个城市,这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很少见。2012年11月,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群被列入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也是我国唯一列入该名单的工业遗产。

3000余年炉火生生不息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矿冶遗址,遗存的时代包括春秋战国和西汉两个时期,于1973年被发现并发掘。1982年,该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墓葬区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984年,在发掘原址上建成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是继半坡遗址、秦始皇兵马俑遗址之后的我国第三座历史遗址博物馆。目前,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在建设中,将与旧馆连成一体,预计明年开门迎客。

黄石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殷商时期,铜绿山已开矿炼铜,至今3000余年炉火生生不息。黄石1410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147处与矿冶生产或矿冶工业相关。

19世纪80年代,张之洞在黄石创办的大冶铁矿和大冶铁厂,是汉冶萍公司的主体。汉冶萍公司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现完整保留的冶铁高炉始建于1921年,当年为“亚洲第一高炉”。大冶铁矿在开采中形成了“亚洲第一采坑”,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

而华新水泥厂始建于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其旧址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水泥工业遗存。

申遗优势在于其唯一性

“黄石工业遗产片区申遗的优势就在于它的唯一性。”湖北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在第一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高峰论坛上如是说。

不少专家认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是印证古代矿冶文化和近代工业文明的“活化石”,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他们看来,唯一性源于黄石工业遗产时间上的连续性、品类上的多样性、空间上的聚集性。

国家文物局原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在黄石考察时称:“单独看黄石的铜、铁、水泥等遗产,全国不乏其物,但四大工业遗产集中于17平方公里的区域密集整体呈现,这是全国唯一。”

后来,在全国“两会”上,由单霁翔牵头,40名委员联名提交 《关于设立黄石国家工业遗产保护片区的提案》,建议以华新水泥厂旧址为依托,建立“中国水泥博物馆”,打造大冶铜绿山考古遗址公园。

近几年,黄石加大工业遗产片区文物本体保护,广泛征集工业遗产文物藏品,积极恢复工业遗产历史风貌,并通过深化研究、专题研讨等多种途径扩大工业遗产片区的影响力。

目前,黄石已聘请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会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郭旃作为顾问,全面开展矿冶工业遗产文物本体修缮及环境整治,全力推进矿冶工业遗产群申遗工作。

此外,《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修缮工程设计方案》 去年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后,目前通过招标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也摆脱“垃圾场风波”的困扰,完成了从资源枯竭矿山到全国第一家矿山公园,再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华丽转身,工业旅游红红火火。

华新水泥厂旧址则被国家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成功命名,“S-16矿渣库、S-17烘干车间”修缮项目已经完成工程总量的一半;“1-3号湿法回转窑”保护与展示利用项目正在收尾,今年10月将局部对外开放。

经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今年1月1日起,《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 正式施行。该 《条例》 不仅是黄石首部地方性法规,也是湖北省首部地市州地方法规、中国首部工业遗产地方法规。

对此,黄石市政府负责人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工业遗产的保护管理水平,争取“十三五”期间将黄石矿冶工业遗产项目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本报武汉8月23日专电)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