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破局在于促成工业生态圈

2017-09-12信息快讯网

曹祎遐

核心观点

中国制造的“二元经济”结构要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兼顾各个层次的发展需要,帮助传统制造尽快适应全球化与科技创新的新环境,贯彻质量品牌建设、绿色制造等新要求,最终消除差距,实现全面升级的目标。对于我国制造业而言,尽快实现标准化、平台化并建立产业生态系统,是在工业4.0时代转型的关键

日前,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专门撰文称“中国可能会在人工智能领域逐步赶超美国”,显然,中国制造转型发展的成就已是有目共睹。但必须承认,中国制造真正全面步入工业4.0时代,面前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传统制造与现代制造并行的结构性矛盾。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成为中国制造转型成功的关键。

中国制造“二元经济”结构矛盾依然存在

自“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以来,以“互联网+”、虚拟现实 (AR)、人工智能 (AI) 等概念为题材的项目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并逐渐在金融、安防、医疗等领域产生一批“独角兽”,加速了相关技术的价值变现。此外,江南大学、河海大学等多所高校专门成立了“物联网工程学院”,系统化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人才。充裕的资本与人才供应,充分释放了国内市场所蕴含的无限潜在需求。正因为此,《经济学人》 杂志专门撰文称“中国可能会在人工智能领域逐步赶超美国”,中国飞速发展的智能制造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但我们也应该理性地看到,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处在工业2.0阶段,因而对我国来说,需要推进工业2.0、工业3.0和工业4.0并行的发展道路。中国制造业的“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对中国制造的全面转型升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建立标准联盟对接国际制造业标准

中国制造的“二元经济”结构要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兼顾各个层次的发展需要,帮助传统制造尽快适应全球化与科技创新的新环境,贯彻质量品牌建设、绿色制造等新要求,最终消除差距,实现全面升级的目标。对于我国制造业而言,尽快实现标准化、平台化并建立产业生态系统,是在工业4.0时代转型的关键。

———建立标准联盟对接国际制造业标准,完善中国制造质量规范。中国制造业的标准化不是单个企业的问题,而是需要全产业链的提升。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我国制造业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标准体系相对完善,但装备制造标准化总体水平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特别是在工业4.0的背景下,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改变传统产业业态,标准的整体水平和中高端标准的欠缺尚不能适应变革,“互联网+”类标准和“制造+服务”类标准也亟待升级。为此,应借鉴国际上的一些做法,组建工业4.0平台、工业互联网联盟、Ec1ipse基金会和OSGi联盟跨学科的标准化组织。一方面,应加强与行业领头公司与政府、研究院等国内外组织合作,规范国内的制造业质量;另一方面,应尽快与国际制造业标准接轨,大公司保持行业领先优势的同时带动没有足够资金寻求解决方案的小公司共同发展,进而实现全产业链的提升。

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融合创新

———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融合创新,顺应平台经济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对产业资源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的线性公司会越来越多地被平台型公司所替代,中国经济的未来趋势也将是平台经济。互联网平台是商品交换和技术交互操作的纽带,可以使供应商和客户进行无缝互动。亚马逊、苹果、谷歌、微软等互联网行业中最成功的先驱者都在强大而且独特的平台上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而GE和西门子公司等工业4.0的先驱者也通过开发基于云的系统巩固了其作为平台供应商的优势地位。这些平台在工业4.0大背景下的成功可以用“锁定”现象解释。经济学家认为,一旦消费者承认了一个技术全面的平台,随着使用成本的不断下降和网络用户的扩张,消费者切换平台就越来越困难。这种网络效应就是进一步加强锁定。因此,中国应尽早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逐步搭建三大平台,即共享信息平台、交易平台、供应链服务平台。

———应用互联网技术打破企业信息孤岛,构建工业互联网新生态。中国电信集团在对中国200多家企业进行的深入调查中发现,信息设备的孤岛相互隔离,难以采集数据,数据独立性过高导致难以管理,工厂体系的杂乱使得数据流量难以介入生产环节、难以扩容,因而工业互联网新生态的建设十分必要。工业4.0时代不仅仅是销售新式商品或是对数字化的延伸,而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内部联系和对数字化网络的整合,多个市场参与者组成的生态系统能够给每个组成部分带来更大的价值。对于中国来说,制造业亟须降低成本并提升质量和生产效率,改变传统线性价值链条,而在高度网络化、协作化的生态系统中可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制造业软硬件融合的加深,企业将更加依赖外部资源,也就需要跨越传统界限,整合并利用生态系统中制造业集群、技术集群和合作伙伴的优势,以数字化、互联网为基础,完善更立体的制造业生态系统,并与其他生态圈重叠,让企业在竞争中更有优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面向工业4.0时代,只要有坚定信念、方法得当,一系列的挑战必将被克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对定制化的需要和对附加价值的追求的“智能化”制造业的新生态终将一步步形成。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平语”近人——中国制造如何转型升级,习近平这样说
特朗普启动“美国制造周”
中国文学“走出去”,要懂“译”会“介”
中国:补齐短板迈向教育强国
中国最难娶老婆的五个城市当地男人压力巨大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述评之一
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第一集今晚播出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群申遗全力推进
一名嫌犯供认本打算制造爆炸袭击
活用工业遗产实现产业转型
供给侧改革成效持续显现 7月工业利润延续增势
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人民日报长篇通讯:五十五年持续造林护林,荒原沙地变成绿水青山 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
一场人为制造的不对称交锋
做一辈子有“温度”的教师
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展卷
穿越时空的巨变 ———再看中国西北角
BAT瞄准“汽车AI”生态竞争
中国最美的乡村景色,差不多全在这10个地方了
你知道中国居住富豪最多的六座城市吗?
这些中国网络小说厉害了 老外读者追着“催更”
为什么中国孩子会有“做自己”的焦虑
“上海品质”让制造业竞争力引领全国
上海普陀:“脱胎换骨”给市民一个生态家园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贵州两地实施方案印发
青浦:让百姓收获更多“生态红利”
崇明:坚持生态立岛毫不动摇
“日本制造”神话遭实锤重击
“超越摩尔”为中国智造贡献力量 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新兴技术领域“弯道超车”
“中国制造”地铁将出口美国 首批列车下线
点读党代表报告丨核级焊工罗开峰:探路中国制造顶尖技艺
学思践悟十九大|大船集团这样描绘中国制造十九大蓝图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