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遗产保护不仅仅是保护老房子

2017-08-12信息快讯网

■本报记者 李婷

今天,为期三天的2017(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将在上海展览中心落幕。记者从博览会上获悉,目前我国有不可移动文物76万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96处。在前不久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厦门的鼓浪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增至52处,数量仅次于意大利,排名全球第二。面对如此丰厚的“家底”,该如何将它们延续下去,留给子孙后代?参加博览会论坛的专家指出,建筑遗产保护不仅仅只是保护老房子,还要保护与其相关的文化,使建筑遗产的内核价值得以最大发挥。

“从来没一个时期像现在这样关注文化遗产保护。”博览会开幕当天,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以一场主旨报告开启了为期三天的学术交流。

他透露,国家文物局的举报中心,每天会接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情况反映。眼下,全社会都在关心文化遗产保护,而且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愿意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宋新潮说,这是30多年改革开放带来的划时代变化。今天的中国有能力做很多过去想做不能做的事情。如今,我国的建筑遗产保护在方法、技术上逐步与国际接轨,然而,在保护什么、怎样保护、为什么保护等问题的认识上依旧存在偏差。

以厦门鼓浪屿为例,包括业界专家在内的不少人认为,这个面积约1.88平方公里、外观犹如一艘帆船的狭长小岛,之所以能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是因为岛上散布着51组代表性历史建筑及宅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告诉记者,这些确实是构成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物质要素,但鼓浪屿最终打动评委的,是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它作为国际社区代表的近代生活面貌。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鼓浪屿经历了从传统聚落到殖民风格居留地,再到兼具国际化与本土化特征的现代社区的跨越发展。“它所展现的中外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为当今世界不同文化间价值观的相互理解与共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吕舟说,文化的包容,是鼓浪屿入选的关键,而所有跟这一主题相关的遗存都需要被保护下来。

 

建筑遗产保护不仅仅是保护老房子-信息快讯网

鼓浪屿世界遗产申报技术支持团队负责人魏青透露,早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建议鼓浪屿申遗。2008年,鼓浪屿正式启动申遗组织工作,再到今年正式入选,跨越了22个年头! 这期间,他们花了大量的力气提炼和发掘鼓浪屿的遗产价值。在保护、修复方面,除了建筑宅院,这里的空间分布、道路肌理和自然景观等多样化的物质遗存都被尽可能原样保存。魏青举了个例子,2016年9月,在国际专家来鼓浪屿进行申遗项目现场考察前夕,台风莫兰蒂给全岛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大量古树的树干受损。面对这一情况,鼓浪屿管委会引入了国内外艺术家开展驻岛艺术创作,结合古树保护,以倒伏树干为素材进行艺术创作,最终将灾害转化为有纪念意义的艺术景观。

吕舟指出,时代在变,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也在不断发展,以前的保护是以物的存在为本体,现在是以人和社区为核心。正如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所强调的,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的,是通过它们使人们重获信心。这样一种保护目标的转变,使文化遗产被赋予了更为复杂和重大的责任。而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更是和民族复兴联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一个鼓浪屿是不够的,需要发掘提炼更多文化遗产的价值。”吕舟直言。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