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试点建立“一站式”服务站 生活小事将在村居搞定

2017-08-24信息快讯网

■本报记者 唐玮婕见习记者 王嘉旖

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位工作人员,居委会一个类似企业“前台”的空间,就能“全岗”受理居民大大小小各种诉求。“由于七名工作人员每人都掌握了全部条线的工作,居民前来办事,不必再找到特定条线的社工,负责接待的值班人员就能当场办结,碰到当场处理不了的复杂问题,也会在两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陆家嘴街道市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冬娣道出了浦东新区试点“家门口”服务体系后所发生的改变。

过去,村居委会门口挂的“牌子”不少,但问题是资源往往不在手中,老百姓过来办事总是办不了,还得往教育、卫生、民政等区级部门跑。为了彻底打破服务“找不对路”的怪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就近、便利、稳定的综合服务,今年浦东新区率先在陆家嘴、浦兴、川沙、书院试点建立“一站式”服务站,按照“人群全覆盖、服务全天候、社工全岗通”的目标,让“生活小事不出村居、教育服务就在身边”。

直击需求,服务要“对路”

“家门口”服务,项目不在多,关键在于“对路”。浦东新区通过全面梳理区级可下沉的服务资源,涉及19个区级部门42个服务项目,形成区级层面的服务资源清单和服务项目清单,提供给村居点单。而各街镇则通过“三会”———听证会、协商会和评议会,把服务项目的选择权、决定权、评价权交给群众。

接待区有工作人员负责接待,议事区设置红色港湾,活动区是居民活动的场所,办公区用于社工日常办公,还有谈心区用于居民谈心、心理咨询等。目前,浦兴路街道清理了居民区门口悬挂的二三十块铜牌,统一设计规划,尤其清理了“有牌子无服务”的机构铭牌,做到“一屋多用”。

长岛居民区是浦兴路街道第一批重点打造的三个“家门口”服务站之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潘峰说,“家门口”服务站建立后,居委会可以为居民提供党群、政务、生活、法律、健康、文化、社区管理七方面服务,“比如,孕妇来办联系单、外来务工人员来办居住证,原来涉及多个条线,大家现在都能顶上,越来越多的居民感受到了便利。”

居住在写字楼林立的陆家嘴区域,老百姓也用不着为买菜而发愁了。之前,寸土寸金的滨江地区没有单独的菜场,而一些马路临时摊贩售卖的蔬菜又难以保障质量和安全。为此,陆家嘴街道听取周边居民意见,通过引入市场化社区服务公司并配套相应资源,设立了环境整洁、卫生达标且价格实惠的“万有集市”。

在高度城市化地区,买菜、绿植养护等或许是居民的需求点,而在农村地区,代写建房申请、代办就业保障手续等服务则更受欢迎。川沙新镇七灶村的“家门口”服务站在“百姓动嘴、干部跑腿”的理念下,为当地居民提供水电煤费缴纳、手续代办等服务。据村党支部书记朱庆华介绍,社区中有许多老年人以及行动不便的人群不习惯网上缴费,而“家门口”服务站正好满足了他们缴费的实际需求。

“全岗通”服务,一步到位

陆家嘴街道的“家门口”服务体系呈现“1+8+3”架构,即一个服务平台———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党群、政务、生活、法律、健康、文化、社区管理、自治八项服务功能,以及“全岗通”、信息化及自治家园三个服务支撑平台。

在这里,“家门口”服务站服务项目清单,囊括八大类172项服务事项。前不久,家住底楼的老周家天井漏水,赶忙来到居委会报修,“全岗通”社工直接帮他拨打物业维修电话,约好师傅上门查看。以往这事得找条线社工接待,现在则“一步到位”。

记者了解到,被居民昵称为“社工助手”的“‘全岗通’统一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做到服务需求在线收集、服务政策在线解读、服务事项在线办理,居民自助就能办理业务;“社区服务统一信息系统”则能实现服务需求与服务资源的在线发布、在线整合和在线对接,有力支持“家门口”服务的效能提升。

陈冬娣表示,一旦居民家中发生漏水漏电情况,只要把用户姓名、联系方式输入“社工助手系统”,基层服务人员的手机就会直接收到相关信息,并帮助联系物业解决问题。

打造“家门口”一站式服务平台

今年年底前浦东新区50%的村居都将建立综合性服务站,明年年底实现全区覆盖

本报讯 (记者唐玮婕)记者昨天从浦东新区举行的“贯彻城市基层党建会议精神、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会议”了解到,今年年底前,浦东新区50%的村居都将建立综合性服务站,集合党群、政务、生活、法律、健康、文化等功能,为群众提供就近、便利、稳定的“家门口”服务;明年年底,这一“家门口”服务体系将实现全区覆盖。

为了把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心落到村居层面,打造“家门口”一站式服务平台,19个区级职能部门全面梳理可下沉的七大类服务资源,形成区级层面资源清单,梳理出42个服务项目,提供给村居点单。今年上半年,陆家嘴、浦兴、川沙、书院四个街镇率先试点建设“家门口”服务站,分别形成适合不同村居的典型样板。把党建服务站、社区事务村居代理室、志愿者服务站等已有站点系统集成,把政府、社会、市场力量高度融合,把公共资源、服务资源、自治共治资源汇聚到一个终端,服务居民与居民自我服务实现了互相结合。数据显示,“家门口”服务站一半以上的项目通过村居民团队、志愿者自我服务实现,其他通过下沉服务、市场服务实现。首批试点区域的“家门口”服务站,老百姓高度参与到项目设置和服务站建设过程,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服务的便捷性、可及性。

目前,全区36个街镇已有700多个村居正在推进这一体系的落地。随着《浦东新区村居“家门口”服务站建设验收标准》制定完成,今年年底前,“家门口”服务站将覆盖到50%的村居,到明年年底可实现全覆盖。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新区还将针对群众满意度,对“家门口”服务体系进行后评估。

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出席并讲话。

本田与日立联合投资50亿美元 建立电动汽车公司
上海推公共服务“一站式”App
上海市民,这些新规新政后天起将影响你的生活!
上海等五城市或开放“菲佣”服务 国内找菲佣中介费三万
浙沪新高考改革试点,试出哪些问题?| 头条
“无现金”已成上海职工生活常态
生活垃圾岂能随手一丢了事
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向全国律师开放
“中国式生活”令老外着迷
服务行业开启“无人模式”
上海艺术家开启赴宁夏陕西内蒙古深入生活采风交流活动
上海试点“中本贯通” 7年后可直接拿到本科文凭
月嫂市场有哪些潜规则? 价格越高服务未必越好
太保安联上线“U享赔”服务
法治中国护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海科博会 | 为“双创”搭建“一展成名”平台
《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公布 网站要对跟帖评论审核管理
牛羊数量翻了一番,我们的生活更好了
韩正:携手努力服务好实施好国家战略
《老后生活心事典》前言:我们要如何面对“老”的到来?
申城小学生暑期生活调查出炉 6成孩子参加各类补习班
帮妈妈“留住”记忆:11岁女孩发帖子记录生活
中塔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传统经典读本的魅力
上海福彩超六成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
沪首批参与“中本贯通”试点项目的中职生上大学了
新高考试点学生"弃物理"成趋势
上海自贸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去年,全国4298家众创空间服务40万家创业团队和企业,带动超过200万人就业
让农村居家养老更专业更周到
【雪中送暖暖人心】贵州桐梓:返乡服务站 温暖冰雪回家路
最多跑一次!上海海关对科创事务提供“一站式”服务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