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文学,我们相聚在上海”

2017-09-05信息快讯网

 

“因为文学,我们相聚在上海”-信息快讯网

走过十年的“上海写作计划”又迎来了新一批海外作家。图①墨西哥作家朱利安·赫伯特作品《结束之歌》(暂译名);

 

“因为文学,我们相聚在上海”-信息快讯网

图②以色列作家加丽特·达罕·卡丽巴赫《在世界边缘找到你》(暂译名);

 

“因为文学,我们相聚在上海”-信息快讯网

图③西班牙作家凡妮莎·蒙特福特作品《岛上没有声音的传说》(暂译名)。(均上海作协供图)

■本报记者 许旸

“欢迎来到上海,你们将享受两个时区的双倍经验,也会很快融入‘上海时间’。试试看,这两个月一定不会白来。”一年一度的“上海写作计划”再次启动。昨天在上海作家协会举行的欢迎会上,云集了来自阿根廷、西班牙、以色列等国的新一批驻市作家,他们将在沪体验两个月原汁原味的市民生活。计划发起人、作家王安忆打趣道:写作是寂寞的劳动,所以要有“上海写作计划”,将写作人从天南地北召集来,聚一聚,聊一聊,“至少,让彼此知道,世上有许多共同遭际的人”。

由上海作协主办的“上海写作计划”十年来已累计邀请了近80名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作家驻市。每年夏末初秋,海外作家在上海风情中漫步、创作、寻梦。作家孙颙忍不住感慨:“刚创办时曾遥想,如果可以坚持十年,定能产生一些影响力。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在不同的文学视野中会焕发出更多光彩。”

短短十年,每年驻沪两个月交流中播下的文学种子,已结出丰硕成果。有的聚焦上海题材的作品已经面世;有的在上海生活的体验融入了海外作家的素材库;一些上海作家的作品被热心的驻市外国作家翻译推介至国外。恰如墨西哥驻市作家克里斯蒂娜·卡斯特罗所说:“文学跨越了地理与心理上的许多鸿沟,这个写作项目在我耳边低语,无论什么国家,哪种语言,文学从人与生命的闪耀中来———这正是我写作时想要触及的。”

“上海之旅滋养了我的写作,它将永远伴随着我”

67岁的丹麦作家福劳德·欧尔森,昨天在现场朗读了新作《辣斐德路上的克莱门公寓74号房间》。这部非虚构作品穿插了他在上海寻访历史建筑的亲身经历,即将于9月中旬面世的《收获》60周年纪念刊上首发。这也是《收获》首次发表当代国外作家的非虚构文学,译者钱佳楠是上海新生代优秀作家。

“我与上海的文学缘分实在不浅。”作为去年“上海写作计划”的驻市作家之一,欧尔森今年受邀再度来沪参与十周年纪念活动,他从包里掏出自己的长篇小说《龙抬头》中译本,该书今年上半年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推出。他告诉记者,小说原著的不少情节取材自当下的上海。“麦家、余华都是我欣赏的中国作家,他们的叙事技巧给我不少启发。”

欧尔森的经历可视为驻市作家的缩影。新西兰作家海蒂·贝利去年来沪时,与另两位作家差点在雾雨蒙蒙中迷路,不过这也带来灵感,她在上海期间开始动笔构思长篇小说《在上海的雨中》。英国80后新锐乔·邓索恩,着迷于公园里的广场舞,对品尝小吃也颇有心得,他的小说《上海小笼包》虚实相间,语言诙谐,令人忍俊不禁。保加利亚作家格罗兹戴夫认为,“上海写作计划”是通往伟大中国文化的一扇窗,他把对上海的观察写进散文集《中国故事和神话》。俄罗斯作家叶卡捷琳娜·雅科夫列娃曾出版过3部诗集,她觉得中国诗歌非常美,多次与上海作家切磋交流。

可以说,上海的生活经验成了驻市作家的文学养分,他们慢慢了解上海的历史,体验这座城市发展的脉搏。“上海写作计划”一大特色,就是安排外国作家住进与民居比邻的普通公寓。两个月里,除了与沪上作家探讨文学的魅力、与大学师生交流做演讲,驻市外国作家也会走街串巷、乘公交地铁出行,浸染在上海独特的市井气息中。

“上海写作计划”并不要求作家定时交出与上海有关的作品。但王安忆自信地说:这段上海经验一定会反映在他们将来的写作中。“文学不是功利的”,她回忆起1983年第一次出国,就是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四个月的经历令她感念至今。爱尔兰诗人科尔姆·布雷斯纳克说过,写作不仅仅是冲着结果去的,同时也是过程,“这是作家存在并回应世界的方式。上海之旅,滋养了我的写作,它将永远伴随着我”。

驻市作家面越来越广

身处欢迎仪式现场,不同语言在空气中交错。阿根廷作家玛丽娜·波尔切利、印度作家塔考姆·拉吉夫、以色列作家加丽特·达罕·卡丽巴赫、保加利亚作家普勒甘诺夫操着各自的母语正在热烈地交流……随着“上海写作计划”影响力的逐年扩大,驻市外国作家也不再局限于欧美日等地。

“头几届选择范围很小,后来慢慢扩大了,最困难的,就是在申请人中挑选出值得请的、有前途的、对文学有诚意的、能带来新东西的作家,请他们与上海这座城市发生文学上的接触。”王安忆说,2008年首届计划是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的3位女作家,近几年,参加“上海写作计划”的外国作家的面越来越广,多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也能听听不一样的声音。

全世界的“写作计划”不计其数,王安忆自嘲“当初我们大概是最年轻无名的一个”,但她有信心,“上海写作计划”正在搭建中外作家文学交流的平台,不仅让海外写作者走进上海,也能助力中国作品走出去。

作家陈村发现,他的小说《象》被翻译成英文后,有驻市作家认真读完并写来一封长长的信,堪称一篇扎实的文学评论。保加利亚作家、出版商格奥尔基·格罗兹戴夫曾递给作家赵丽宏一份礼物,里面有后者散文《鹭鸶》的保加利亚语译本。“这实在是个惊喜,散文选译者是保加利亚作家伊蒂莫娃,她也是此前上海写作计划参与作家,我们在上海结识后,她翻阅了我的作品英译本,很有兴趣,结果做了译介。”赵丽宏说。

上海西部儿联体增13家社区医院
上海版图正中心超2万㎡室内水上乐园最新开幕!
共享雨伞开始进驻上海地铁 押金39元租借暂免费
上海"老少融合"尝试养老新模式 鼓励年轻人"兑换"房租
上海64家景区景点旅游节期间门票半价
生个娃能休息一年半?在上海这是能做到的
生个娃能休息一年半?在上海这是能做到的
在阅读中,我们迈向万水千山
孙毅文学创作70周年暨“上海小囡的故事”三部曲在上海书展新书发布
中国文学“走出去”,要懂“译”会“介”
2017上海十大豪宅,我们买不起还不能看看吗?
【三味书屋】是纪实,也是文学
【新阅读】别具一格的文学史
张欣园:在上海金融创新前沿不断耕耘 
牛羊数量翻了一番,我们的生活更好了
《老后生活心事典》前言:我们要如何面对“老”的到来?
我们都是吃“可爱”长大的
【三味书屋】“文学回忆录”丛书:四十年来“立此存照”
嗲!在上海 宁可排长队也要吃到的美食大合集
都市情感剧的新套路
爱用微信转账的人注意 千万别这样操作!
胡可问小鱼儿我们生活在哪?小鱼儿神回复:在床上
上海郊区的孩子在家门口也可上“名校”了
上海购物节9月8日来袭!引领夜间经济探索“舌尖旅行”
上海:明天气温将降至32度!未来2日将有明显降雨
上海旅游节期间本市多家公园将门票半价
上海交大教授王浩伟:执教20年,“爱玩”却难通融
普通人的“文学生活”是什么样的
如果周围人不遵守规则,我们该如何教育孩子?
这个五年,我们的生活不止一点high!| 五年发展•点滴印记
【特稿】海派文学经典是海派文化传承的基础
12部作品入围贝里·吉福德文学奖
智能化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师——谈谈教师职业的使命、荣耀与信仰
我们没有忘记黄蜀芹她的电影是解读人世的眼睛
中国文学正融入世界文学体系
金秋十月我在上海已经为你规划好了出行指南~!
“习近平在上海”①“上海是党的诞生地,要牢记历史使命”
【书人茶话】钱谷融先生说通俗文学
“开明睿智才能进一步海纳百川” ——“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之二
“习近平在上海”③“真正的政绩在老百姓的口碑里”
今起5天,在上海开车、骑车、坐地铁、坐公交须留意这些交管措施!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