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以怎样的心态参与家校互动
家委会“变味”了几张家长竞选学校家委会的截图连日来刷爆朋友圈,一个个笼罩在“竞选者”头上的光环让旁观者自叹弗如。建立学校家委会的初衷是发挥家长作用,促进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然而,现实中,部分学校在设立家委会时,过分强调发挥家长资源优势;同时,家长们也希望借家委会为自家孩子挣“印象分”,最终让家委会功能走了样。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张鹏
“我是××妈妈,毕业于美国××大学,现任职于私募基金公司……”“我是××妈妈,目前在知名外企做HRD,其实就是整个公司的大管家。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也有一定资源……”近日,一篇题为 《上海某小学竞选家委会,家长履历惊呆了! 惹不起惹不起!》 的帖子在家长群中引起热议。在这个班级的微信群中,家长们毛遂自荐亮出各自的高学历和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以此作为竞选家委会成员的筹码。
本该成为学校民主治校探索的家委会,却被家长们作了别样解读,并且被家长们寄予额外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不少名校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这些家长并不符合学校对家委会成员的选择标准。选择家委会成员的重要标准包括有爱心、有精力、有时间,成员的组成也应该多元化,切莫把个人资历和资源放大为竞聘家委会的筹码。
家委会竞选秀学历反映出家长的焦虑
记者了解到,眼下,家长期盼成为学校家委会成员的现象较为普遍。圆圆 (化名) 目前在沪上一所知名小学读五年级,她的母亲也是该校家委会成员之一。圆圆母亲说,学校家委会成员阵容“庞大”,一次,学校召开家委会会议,一名孩子的父亲来到学校第一句话就是:“我今天本来要飞到伦敦去谈一笔大生意的,看到家委会要开会立刻取消了议程,自然是孩子第一位。”
“家委会”为何成为家长眼中的“香饽饽”? 一位知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坦言,成为家委会成员可以多接触老师,更多知晓学校的各类信息,甚至是内部信息。更重要的是,家长的表现也能够为孩子争取“印象分”。这位家长说:“我们家长表现积极,孩子就可以在学校竞选班干部、参与校外各类比赛和活动时有更多机会。”
对此,不少教育界人士表示,家长对于家委会的定位存在着误读。家委会的设立并非是让家委会成员子女获得更多个人利益的捷径,家长们对家委会趋之若鹜,多多少少是家长对于孩子升学和学业焦虑情绪的体现。
设立家委会让校园管理更开放透明
2015年10月,教育部发布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逐步建成以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长、幼儿园园长、中小学德育主任、年级长、班主任、德育课老师为主体,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骨干力量。”依据此,上海每所中小学都设立了家校共育机制,比如设立家委会、“家长校长”岗位、设立家长开放日等。
浦东新区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校长王玮航介绍说,学校一般会设立班级、年级和校级三级家委会,这是学校民主治理的重要表现,其重要作用是服务和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
在嘉定区普通小学,校长每月向家委会成员通报近期学校工作。该校德育主任张静艳说,成立家委会是家校互动的一种基本方式。过去,学校老师时常是“高高在上”地指导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邀请家长走进校园,首先体现的就是学校和家庭平等的地位;其次,通过家委会协调,将各类社会资源带入学校,辅助学校开设多元校本课程,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此外,不能忽略的是,学校可以通过家委会的渠道,更多倾听家长的心声。
虹口区复兴实验中学推出“家长做一天校长”制度,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名“家长校长”为学校建设献计献策。“家长校长”具有知情权、决策权、评价权、质询权和监督权。这几年学校的每一项建设和发展都有家长们的参与,例如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制定、学生午餐的质量与价格、优秀学生的评选、学生校服式样选定、学校课程建设等,“家长校长”均列席会议并发表意见。
家校互育,为了学校和学生更好发展
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学过程,这种现象值得欣喜。但同时需要家长们思考的是,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参与到家校互动中。张静艳说:“不能单是为了自己孩子的利益,而是要更多地代表了家长的心声,为了学校的发展和全体孩子的利益。”
究竟怎样的家长适合成为家委会成员? 王玮航说,家委会成员首先应该有大爱和奉献精神,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学校活动。因此,不少学校在家委会成员的选择上也颇费心思。在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和虹口区复兴实验中学,想要成为家委会成员的家长都要准备公开竞聘演讲,由家长投票选出家委会代表。
嘉定区普通小学在选择家委会成员时,会兼顾不同行业和学历层次的家长代表。“学校会优先考虑从事法律、心理学、教育学等与学校教学相关领域工作的家长。此外,学校也会选择自由职业者、全职家长等加入家委会,听取不同层面家长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