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不该让新技术充当“背锅侠”
■本报记者 徐晶卉
经过九年蜕变,如今“双11”的技术含金量颇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都是被频频提及的名词。但记者发现,被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加持的“双11”,投诉量非但未见减少,反而让一批与新技术、新营销相关的“奇葩投诉”浮出水面———“双11”又挖出了新的“坑”。
“数字游戏”连系统都算不过来
今年“双11”被网友普遍认为是“史上最难做的数学习题集”,消费者摊手表示看不懂“奥数题”,只能交给后台系统运算求解。但是,后台系统似乎也被“难”住了。
消费者陈小姐在“双11”当天零时于某店铺购买三件衣服,当时没有多做“算术题”便付了款,等收到货再对账时发现了问题:订单总价竟然比实付款要贵十几元。陈小姐开始以为这是运费,但后来发现订单总价居然变成了实付款与红包抵扣相加的“和”。
红包明明是用来扣款的,为什么减法变成了加法? 陈小姐立刻咨询客服,但客服给出的解释是“后台系统算出来就是这个数字”,这让陈小姐啼笑皆非。
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初衷,是为了给“双11”的高负荷运营赋能,但在现实中,新技术却有可能成为“背锅侠”。消费者王小姐在天猫购买了六个牛油果,却被机器“误判”成“存在非真实消费目的的可能”;王小姐觉得不可思议,与客服交涉后才发现,真实的原因是———商品缺货。
“文字游戏”与失衡的天平
“文字游戏”也是今年“双11”被消费者普遍吐槽的“痛点”。消费者徐小姐在“双11”期间通过预付定金方式,在天猫玛丽黛佳店购买了两件商品,“双11”当天支付了尾款,总价共计203元。当时,店铺在首页位置提示:单笔订单满129元送一套赠品。但徐小姐收货后发现并没有收到赠品。
当徐小姐再次咨询客服时,客服指出是消费者自己搞错了———“单笔订单”是指“单项订单”,也就是说每件商品达到129元才有赠品。这让徐小姐觉得不能接受:“消费者在同一个品牌店内同时购买几件商品,什么时候不算单笔订单了?”
消费者陈小姐也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双11”在某店铺通过预售方式购买了一个标价为500元的包,当时图片上有一行小字———定金50元抵扣150元。按照一般理解,这个包的最终到手价应为350元。然而,在最终付款后,陈小姐却发现自己又支付了350元,也就是加上定金,总额变成了400元。一头雾水的她找到客服,结果得到了这样的解释:“预售价500元=50元定金+450元尾款,定金50元可以抵扣100元,也就是500元-100元=400元。因为又满足天猫满400元减50元的优惠,所以尾款是400-50=350元。50元定金+350元尾款=400元到手价。然后您确认收货后联系客服,可以退给您一倍定金,所以最终到手价是400元-50元=350元。”仿佛读了一段天书的陈小姐只能自叹“数学不好,语文也不够好”,但有一点她十分清楚:假如自己没有留意到多付了钱,也没有去“找客服”,那么客服显然是会因为“您没有在确认收货后联系客服”而“忘记”退定金。
其实“定金”在今年“双11”挖下的坑不止一个。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告诉记者,在法律上,“定金”是消费者与卖家之间交易的合同契约,定金可以不退,但如果商家违约,则可以申请双倍定金赔付。但事实上,消费者履约、商家失信的情况下,消费者并不能拿到相应的赔付。
消费者曹小姐在天猫银泰百货精品旗舰店通过定金模式买下一双鞋。但“双11”过后,客服通知她“商品因对接问题实际没货,需要退款处理”。曹小姐觉得不合理,提出投诉。投诉虽然成功,但天猫方面却按照“商家缺货”处理,赔付给曹小姐5万天猫积分。曹小姐觉得很纳闷:“我要那么多积分干嘛?”
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当消费者履行了合约要求支付定金,商家也应该履行相应的承诺,不能通过文字游戏单方面违约;在处理纠纷时,第三方平台也应该更加公正,别让天平失衡。
丰田倾情出展广州车展,全方位展现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