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生赴喀什义诊,不仅带来技术还带来健康理念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专家在义诊。尔谊摄
■本报通讯员 杨 静
首席记者 唐闻佳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第九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等知名三甲医院的专家赴新疆喀什地区义诊。几天义诊下来,上海交大医学院党委书记、眼科医生范先群和他的同事们发现,提升边疆地区人民的健康指数,不仅要给边疆输送仪器、技术,更要教会边疆民众如何看病,帮助他们提升健康理念。
健康普及教育成为共建重头戏
有的人40多岁就得了老花眼,有的人白内障数年甚至十多年都没医治……病情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在诊疗时大多并不清楚应该到什么科室去看病。
莫嘉骥是上海市九医院的口腔修复科医生,作为上海市第九批援疆医疗队员,目前他担任了喀什二院口腔科的主任。刚到喀什没多久,莫嘉骥就遇到一个26岁的女患者,就医时她的颌面部已有一个很大的脓疮,经牙片检查,她只是长了一颗蛀牙,但因为长期拖延治疗,炎症突破面部骨头、肌肉,脓水溢到皮肤外。“问题并不复杂,我给她治好了牙齿,但骨头缺损补不了,面部皮肤的凹陷疤痕也永远留下了。”莫嘉骥发现,小病拖到大问题的,在这里不是个案。这些发现让他深深感到,不仅仅要把高精尖技术带到边疆,更重要的是把健康的理念也带来。
在上海交大医学院牵头倡议下,市九医院与喀什二院签订共建“沪-喀口腔诊疗中心”,“开展口腔科普教育”和“为喀什培养口腔科人才”成为共建的重头戏。莫嘉骥也决定借助这个中心,未来把一部分建设精力花在口腔卫生的普及工作上。
争分夺秒带队伍
上海市六医院骨科医生彭晓春目前担任喀什二院骨科主任,他在喀什的每一天,都在算“还有多少天可以把徒弟带出来”。
彭晓春形容自己对喀什医生的训练是“魔鬼训练”,临床各环节包括术前宣教、术中无菌、术后康复、材料使用、病例撰写等都需要规范……每天查房,彭晓春要随机抽查知识点,并定期考试。手上功夫练好了,他还要求科室青年医生做主题演讲、申报课题。
在喀什二院急诊科担任主任的杨之涛医生来自瑞金医院急诊科,他看到,喀什二院的急诊病人约有20%的重症患者急需准确处理。因此,他直接为急诊科带来了美国心脏协会基础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两套标准化培训课程。下一步,杨之涛将选出其中六名考试优秀的青年医生,培养他们成为上述两项课程的导师。
“喀什二院是喀什地区医联体的龙头医院,这里的医生学会了,成了导师,可以再教会10个县医院的医生。”杨之涛说。
打通边疆医生“上升通道”
崔勇是上海援疆医疗队队长,如今在喀什二院担任常务副院长。见到来义诊的新华医院党委副书记李劲松,他忙问,“今年我们能不能再送15个规培生到新华医院学习?”
规培生,是指医学本科毕业后接受为期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生。崔勇要送到新华医院参加规培的,是喀什二院的年轻医生。在上海交大系统的附属医院里,这些新疆医生能获得“规培优待”,能根据新疆当地医院需求进入上海交大附属的各大知名医院接受规培。
“每培养一个规培生,就等于给边疆送去一个靠谱的医生。”崔勇说。
陈晓欢现在是喀什二院肾病科副主任。肾病科于2014年8月在上海仁济医院肾病专家顾乐怡援疆过程中创建,当时像陈晓欢一样的医生们从各个科室被挑选出来,先在本院接受上海援疆医生的培训,再被送到上海的医学院读研、培训。
如今,喀什二院的肾病科已成为南疆医学界的一个传奇———建科最晚,发展最快,三年间创下许多“南疆第一”。它还成为南疆唯一的血液净化中心。陈晓欢说,南疆血液净化中心直接提高了本地肾病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据介绍,上海交大医学院始终坚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在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宁夏等偏远地区都活跃着上海交大医学院系统医学专家及青年医生的身影,持续不断地为当地人民送去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健康理念,为“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贡献着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