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主动出击”提升金融制度环境软实力
■本报记者 唐玮婕
进一步放宽境外金融机构准入限制;压实地方监管责任,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对标国际成熟金融中心城市的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上海今年将在提升金融制度环境软实力上“主动出击”,拉长板、找差距,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为上海和全国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我们要提高金融供给质量,积极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内在能力,服务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据市金融办负责人介绍,今年上海将聚焦国家重要战略和重点领域,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投入;促进金融业主动服务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品牌,支持更多优质金融资源投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
事实上,上海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持续增强,正在对优化本市营商环境产生积极作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总部副总经理宁新虎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通过各部门精细化管理,精准发力,上海把金融引导到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来”,而《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 明确提出,支持设立中央登记结算公司上海总部,建设人民币债券跨境发行平台,为该企业加大在沪功能布局、优化业务结构提供了方向。
在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方面,今年将通过开展投贷联动试点、筹设民营银行等具体举措推动科技融资服务模式创新。
强项更强,加快开放创新步伐
金融对外开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优势。最新数据显示,总部设在上海的外资法人银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法人财产险公司均占内地总数的一半左右。
如何加固这块“长板”?借助自贸试验区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上海将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打造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平台,建设人民币全球支付清算体系和全球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体系,以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激活面上金融改革,增强上海金融市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在进一步放宽境外金融机构准入限制方面,上海有望取得新突破,使外资金融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以鼓励支持更多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在沪设立合资或独资金融机构。
据介绍,上海将继续吸引重点金融机构在沪发展,吸引金融央企设立上海总部,推动符合条件的国资国企、民营企业在沪发起设立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进一步巩固上海在集聚金融机构方面的优势。
补齐短板,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针对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和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会成为“重头戏”,具体举措包括推动商业银行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加大政策性融资担保力度,完善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和奖励政策,发挥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建立普惠金融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等。
聚焦金融风险防范、信用、人才等关键环节,上海还将使出组合拳,营造出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据透露,上海将压实地方监管责任,积极强化综合监管、功能监管,市金融办拟加挂“地方金融监管局”牌子,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加快形成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以司法改革试点为契机,会同本市司法部门、市人大、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共同推动有关立法的完善工作,推进相关法律、法规适时修订,推动设立上海金融法院,加大对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