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集市”合不合胃口?百姓说了算!
▲“折纸手工艺术灯”项目摊位前,市民排队等待体验。叶辰亮 摄
上海公共文化配送菜单引入新主体和新产品,邀请市民代表现场“尝鲜”
文化“大集市”合不合胃口?百姓说了算!
在新一年的配送菜单中,上海东方公共文化配送中心引入了不少新主体和新产品,形成新的文化“大集市”。只是这些新品,究竟合不合百姓胃口?昨天,各类配送主体齐聚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邀请16个区各街镇市民代表来“尝鲜”。市民可以扫二维码为其点赞,如此一来,每个产品的受欢迎程度便一目了然。这是沪上公共文化配送精准化的又一次有益探索,为的是让需求信息及时、灵敏地到达供应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
面对面交流,需求信息及时到达供应方
“交流越充分,供需对接越紧密!”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萧烨璎说,供需对接一直是公共文化配送的重大命题。把配送各方聚在一起,让他们面对面交流互动,是一次很好的提前体验。昨天72家社会主体携公共文化配送新品前来展示交流,群艺馆内展区从一楼一直延伸至三楼,热闹非凡。
经过一上午认真比对、挑选,徐汇区永嘉居委的代表朱德君相中了上海大隐书局带来的“折纸手工艺术灯”项目。“寒暑假,很多父母会带小孩来我们居委活动室玩。这项活动既环保又美观,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很适合小孩子。”朱德君向该项目的设计师张伟要了联系方式和相关资料,打算回去再征求一下附近居民意见,如果没有异议就“抢单”了。
“这个蛋壳是真的吗?掉在地上会碎吗?”站在蛋雕工艺师李亚非的作品前,8岁的萌萌挪不动脚步。得知这些雕出外滩建筑、人物肖像等惟妙惟肖图案的蛋壳就是普通鸡蛋、鹅蛋时,小姑娘忍不住惊叹:“太神奇了。”妈妈陈燕告诉记者,作为文化上海云体验团成员,她在网上征集意见时发现,亲子类活动很受关注。趁着寒假,她便把萌萌带过来充当“小军师”。“一到现场小姑娘可乐开了花,好多展演和互动都很新鲜。看到喜欢的,她就拿了宣传册。”陈燕努努嘴示意记者看萌萌的手,厚厚一叠宣传册已经快拿不下了,“回去后我要把心得分享到‘云’上去,回头大家‘点单’心里就更有谱了。”
摸清百姓的口味,也能激发供应方更多更好的创意灵感。比如,李亚非是第一次参与市级配送。他此次来,本来是推介他的蛋雕系列作品展,没想到很多市民对如何创作蛋雕作品颇感兴趣,他打算再推出相关的特色体验活动,传授简易蛋雕基本方法。子归文化工作室负责人吴修竹在与市民交流中,萌生了以表演剧形式演绎古代礼仪的创意。“现在我们设计的活动以汉服汉礼体验为主,以后可以融入更多样的形式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吴修竹说。
线上线下联动,新模式对接新需求
昨天活动现场,一块硕大的电子屏十分引人关注,上面实时显示排名前十的热门产品,以及各个区偏好的产品类型。这是上海东方公共文化配送中心对接百姓新需求的又一新招。“以前举办这样的交流展示活动,市民如果喜欢哪个产品,需现场填写点单意向,待活动结束后我们再组织人员整理统计,往往要花一个多星期,统计出的数据也未必精准。而今年,手机扫一扫二维码,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市民的需求就能实时显示。”上海市东方公共文化配送中心副主任朱静波透露,这些通过互联网搜集起来的大数据将成为调整配送产品的重要依据。线上线下联动,供需对接可以更直接、更迅速。
当天,上海东方公共文化配送网络平台升级版也全新上线。记者看到,该升级版着重对评价体系进行了优化。比如,原有的“买”方(点单方)评价,改为“买”(点单方)、“卖”(配送主体)双方都可以互相评价。评价方式,也从原来简单的打星,变为文字、视频、照片、评价表都能上传。据透露,后续手机版也将在年内推出。现场也有业内专家指出,当下文化产品配送与百姓需求之间依然存在差距,只有通过努力,不断创新突破、丰富产品,才能赢得更多百姓发自内心的点赞。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