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乱,不要怕,不要搜集偏方、瞎出点子!83岁首席肺癌专家给肺癌患者四条忠告

2018-02-11信息快讯网

不要乱,不要怕,不要搜集偏方、瞎出点子!83岁首席肺癌专家给肺癌患者四条忠告-信息快讯网

▲廖美琳教授  上海市胸科医院肺内科主任医师、首席专家,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常务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上海市胸科医院首席肺癌专家、83岁的廖美琳教授从事肺癌研究与治疗已40余年,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肿瘤界现在已把肺癌这个肿瘤列为慢性病了,所以肺癌患者和家属别以为肺癌晚期就绝望了,晚期不等于没有治疗方法。现在治疗的武器多了,病人生存期明显延长,情况有了好转。

廖美琳教授对肺癌患者和家属说,应寻求正规渠道及医生的帮助,听从专家建议,避免其他“不靠谱”渠道的干扰。而作为患者的家人和朋友,此时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息,协助专家进行心理治疗,而不是忙于搜集偏方和经验,甚至瞎出点子。

肺癌不等于死亡

相较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今的肺癌诊疗手段与药物已经大大提升,第一代、第二代,直至第三代靶向药物层出不穷,耐药问题正在得到改善,免疫疗法也正在努力尝试突破,患者可以应用的疗法越来越多,对应的生存期正在逐渐延长,肺癌已不再等同于死亡。“现在每家医院都有不少活过八年,九年,甚至十年的肺癌患者,有了这样的靶向治疗,能延长晚期肺癌的生存时间,肺癌也没有以前那么可怕了。”廖美琳教授表示,“但肺癌患者一定不要看着靶向药物多就要去尝试,服用靶向药物之前,必须要做基因检测,只有对应基因发生突变才能服用,而免疫疗法也有着严格的适应人群限制,切不可盲目追求先进疗法。”

廖美琳说,有个病人做了基因回来朝我哭,他说“我的基因,有一个‘+’号,我完了”,我告诉他这个基因不是坏事,说明你可以吃靶向药的,他说哎呀吓我一大跳,他一直到现在都活得挺好的。

癌症患者和家属如何调整心态?

廖美琳给肺癌患者和家属提出三条建议:

一是不要乱

“家里一旦有人得了肺癌,家属往往比患者本人还紧张,到处打听关于治疗的信息,而现在网络上的信息又是五花八门,误区很多”。

比如有的病人根本不适合吃靶向药,但听说某位朋友吃了这种药有用,就一定要求医生开。其实,靶向药物只适合于体内存在相关基因阳性的患者,一定要先做基因检测,否则非但没有好处,还会有害。

也有患者恰恰相反,一听说要用靶向药,就担心这是晚期患者吃的药,一旦耐药了就无药可医。其实,耐药并不可怕,医生有很多处理方法,而且靶向药物也在不断更新,耐药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二是不要怕

“现在治疗肺癌的武器有很多,手术、化疗、靶向治疗,还有免疫治疗等。只要合理使用这些武器,规范化治疗,癌症也是一种慢性病”。廖美琳说,即使到了晚期也不要绝望,现在抗癌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患者并不鲜见。

“我建议大家,就像看待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看待肿瘤。从战术上要重视,心理上要藐视,千万不要害怕,害怕就是对肿瘤投降。”廖美琳认为,对医生来说,也要学会让病人宽心,只有这样,医患之间才能互相配合,共同战胜疾病。

三是不要太把自己当病人

很多肿瘤病人得病后,就觉得自己被全社会抛弃了,自己是别人眼中的异类。这种心态对康复很不利。

有的家庭对病人尤其是康复期的病人会过分关注,这看似是在照顾病人,其实会让病人产生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还有的病人盲目进补,天天吃各种杂乱的补品,这都是过分紧张的表现。

“中国是时候开展肿瘤心理治疗了。治病治的不仅是身体,更是心理,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更痛,更是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与折磨。”

由于大部分癌症患者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恐惧、悲伤等不良情绪,为此廖美琳教授建议,此时家人一定要注意,不要歧视和冷落癌症患者,也不必过分小心而产生疏离感,尤其是不要刻意的挑食,或者实行分餐制等容易引起患者心理波动。

对于有些家庭热衷于为患者买各种名贵补品“调养”、“增强免疫力”的行为,廖美琳教授建议,从战术上重视,从心理上藐视,愈是看重,反而难以释怀,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增大,对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廖美琳建议:“应该像看待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看待癌症,癌症也可以成为慢病疾病。”

四是不要忙于搜集偏方、瞎出点子

眼下网络时代信息浩如烟海,家人和朋友此时应当积极帮助患者树立抗癌信心,而不是手忙脚乱瞎出主意,或者四处寻找偏方。”廖教授建议,“对于治疗建议和疾病信息,应通过权威渠道获取,根据医师的建议进行治疗,而不是’我听说’,或者’他听说’,患者个体的差异导致了治疗方式和效果的千差万别,个体间的经验并不通用。”

<<<链接

Q:关于对肿瘤患者的心理照护

廖美琳教授:病人吃靶向药一段时间后,耐药是必然存在的,但是不要怕,耐药是可以解决的。我们现在有了第二代、第三代靶向药,还可以化疗、免疫治疗,武器很多。有些人会出点子,说这个药吃不了,病人吃了如果耐药,之后就没药了,这个话,我们医生是不同意的,也会影响患者的治疗。

我觉得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支持与照护特别重要,医生一定要跟病人做心理沟通。医生不单单是看病,还要看心理。我觉得现在是加强肿瘤心理治疗的好时机。

我看门诊,会想办法在话不说重的前提下,把治疗的预后告诉患者。在我们科里,也有医生专修心理学,因为如果病人心理状态不好,精神负担重,免疫功能就会降低,肿瘤可能会发展,如果病人心理上开朗一些,情况就好多了。

以前有一个医生,病人跟他不停地问,这个病怎么办怎么办。他说你不要再说了,你跪下来这个病也好不了。第二天查房,我发现病人的症状明显加重,表情悲观。后来我把医生叫来,告诉他你不能跟别人这样说。虽然晚期的确办法不多,但是心理好了,他就宽心了,活的时间自然就长了。

一些病人觉得患癌以后就好像“我不在这个社会,大家都歧视我”,虽然也有人跟他讲话、吃饭,但那种感觉不一样,好像和人类隔离了。虽然癌症不会传染,但是家人、亲人对他的态度是有变化的。我提出要心理治疗,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感受,也要摆正医生跟患者之间的交流,我们的关系是密切的、友好的,我们是一起抗癌,医生和患者应该是在一个层面上共同斗争的。

Q:关于肿瘤患者的免疫提升支持

廖美琳教授:现在媒体上经常在讲免疫力,其实这个免疫力跟我们医学上的免疫力不是一个概念。肿瘤的免疫有它的特点,它和免疫系统的T细胞功能差有关。T细胞可以对抗感染,阻挡癌细胞新增。T细胞功能如果受到抑制,对抗肿瘤的免疫力就差了,肿瘤就越长越大。

我最近还跟一个搞基础研究的老朋友聊天,他说,大家认为癌症问题都是跟免疫力有关系,但是他并不认为。正常的身体里也有所谓的癌细胞,癌症就是癌细胞发生变性,有突变。

癌细胞与免疫共存,当细胞发生突变,在不利的微环境中,就会有癌症发生的可能性。

有人会问,用点中药调理,会不会有一些效果呢?比如以前老是打增加免疫的药,这些药也不是特异的,但做为辅助治疗、调节人体平衡我不反对,可能也有帮助,但这个和免疫治疗不是一回事。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海每天129人查出患癌,其中肺癌23人占比17.8%
第三届两化融合创新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上海优秀首席信息官颁奖典礼成功举行
[中国梦实践者]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用北斗照亮人生坐标
雾霾伤肺又伤眼,眼防专家告诉你:眼睛也得保护起来!
这次患者没索赔剪坏的衣服,市一胸痛中心成功救治一例诊间突发室颤高危心梗
文汇战略 | 军事专家:土耳其阿夫林行动战术及军事装备分析
专家:美俄关系并未陷入“新冷战”
看完这个,不要让泪水打湿你的车票
最新!3E英语博士专家组组长史志康教授宣布“退出”测试团队
专家视点 | 中英金融合作迎来发展新机遇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能泡温泉?快听医生怎么说
新年美照、励志图书、医生春联……269位肿瘤患者2小时“圆梦”
马云为啥劝年轻人不要买房?内幕居然是这样
不只是头孢,服这7类药物时饮酒也可致死!
左小青、张丰毅……《声临其境》收视又冲顶,但有些明星,节目组不敢请
爱申活 暖心春 | 每逢佳节胖三斤?营养专家给你定制春节吃喝宝典
外交部回应英国派战舰赴南海:域外国家不要无风起浪
专家视点 | 启动与以色列“断绝关系”程序,巴勒斯坦想要自立不容易
专家访谈 | 张士闪:春节是礼俗互动的集中体现
年夜饭大餐不忌口!医生为痛风病患者开菜单
专家视点 | 祖马被逼宫:48小时内下台 南非面临政治摊牌
“这是最后一份年夜饭,要不要了解一下?”
专家试点|祖马拒绝下台,南非面临政治摊牌
这家银行存的不是钱,而是人体组织“细胞“血液等,它的“利息”惠及重病患者
每人受贿5万美元,哈佛的科学家让美国的胖子和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加了吗?他们把健康膳食建议“带偏了”几十年
纳什不止在《美丽心灵》中,一个从业15年精神科医生跟你说说患者的故事
“打造致命胸痛患者的三级健康网”等112个项目成为上海“医疗服务品牌”
腹泻了该怎么办?听听肠道门诊专家怎么说,不吃东西、偏方食疗都大错特错
致命的肺部疾病,除了肺癌还有它!“不是癌症的癌症”死亡率比大多数癌症还要高
造福肺癌患者早诊早治,“针·爱”肺癌再检绿色通道公益项目在长海医院启动
“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
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来沪,首席指挥麦斯特说:“如果没有了乐团,指挥就什么也不是”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