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培育新动能,需要政策上支持、管理上审慎、手段上适应
[核心观点]对跨境电商的影响与价值的评价,可以概括为“培育发展新动能,创造贸易新模式,引领消费新趋势,创造就业新岗位”。支持中国企业在这一新“跑道”上跑出这一成绩的,则是中国对于新生事物所表现出的积极而稳健的态度:在政策上支持、管理上审慎、手段上适应,努力为新生事物发展创造空间
2018年2月10日,首届世界海关跨境电商大会发布 《北京宣言》。大会还就进一步完善 《世界海关组织跨境电商标准框架》 原则赞同并达成基本共识,重点确定跨境电子商务管理的八大核心原则。这一框架是首个世界海关跨境电商监管与服务的指导性文件,由中国海关牵头制定,为跨境电商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
跨境电商,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条簇新的“跑道”。在中国,上海、重庆、杭州、宁波和郑州在2013年成为全国首批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次年7月,中国海关总署正式提出跨境电商保税备货监管模式,为跨境电商奠定了政策基础,正式拉开了跨境电商发展的序幕。短短五年间,一大批中小微企业通过跨境电商直接参与国际贸易,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2017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4.2%,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
对跨境电商的影响与价值的评价,可以概括为“培育发展新动能,创造贸易新模式,引领消费新趋势,创造就业新岗位”。支持中国企业在这一新“跑道”上跑出这一成绩的,则是中国对于新生事物所表现出的积极而稳健的态度:在政策上支持、管理上审慎、手段上适应,努力为新生事物发展创造空间。
梳理中国海关及所有试点城市在这五年间的改革创新举措,可以管窥经济新常态之下中国的适应力和创新力。
一方面,过去这五年,全球贸易经历了触底和艰难复苏,世界经济因此进入深度变革的时代。繁文缛节、不兼容的跨境系统,不透明的合规控制,以及状况极差的基础设施等,严重阻碍全球贸易的发展。构建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成为世界共同的话题。在跨境电商的跑道上,中国海关以通关无纸化等十项措施,“政策上支持”通关提速,力促贸易便利化。这一努力,对于全球贸易效率的提升,发挥了巨大作用,实现了很多“前所未有”,为建设创新、开放、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另一方面,直面量大面广、快速发展的新模式、新形态、新业态,从中挖掘具有潜力的、具有爆发力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动能,需要创新政企合作新模式。毋庸置疑,一个深度变革的时代,必然也是创新基因活力迸发的时代,中国对于创新创业的积极姿态更是呈现出了正向激励的作用;但新问题的爆发必然与新模式的诞生成“正相关”。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正是在这一环境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跨境电商在中国,活泼泼的生长过程中绝非一帆风顺,钻空子、捞一票的现象也曾出现;但依循“管理上审慎、手段上适应”的态度,海关和各试点城市政府均在实践中不断听取企业声音,大胆为跨境电商度身定制符合互联网时代技术特征、电商行业发展规律的监管办法。2016年,基于各种实践,中国全面复制推广跨境电商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风险防控等监管服务体系。正是这样一种坚持创新改革、包容发展、审慎监管、协同共管的积极姿态,使得中国被期待在全球跨境电商海关监管规则制定上发挥更大作用。
跨境电商这条新“跑道”,用五年的足迹为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做了一个生动的脚注:中国推动建设更加透明、可预见的贸易环境,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决心十分坚定;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并且要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更加自由便捷地流动,更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方。(作者为本报记者)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