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万玮:教育部有力规范中小学招生有利于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万玮
教育部最近相继出台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等政策,对于缓解家长的入学焦虑、形成良好教育生态以及为孩子们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将起到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
近年来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受到重视并取得实效,免试就近入学得到有效保障,“择校热”也得到有效缓解。但在全国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择校热”治理仍需深入推进,规范考证考级、竞赛、校外培训以及扭转低龄化应试倾向仍需常抓不懈。这种令学生不堪重负的补习“军备竞赛”已经陷入“囚徒困境”。教育部的一系列“重拳”政策将有效破除“囚徒困境”,还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民办学校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大家庭的重要一员,理应为“教育现代化”做出自身贡献。对于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些乱象,民办学校绝不能“火上浇油”,而应当积极应对,严格执行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的各项规定,为改善教育生态输出“正能量”。
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不应把工作重点放在选择生源上,而是应当通过做强师资、做优课程、高效服务师生和家长,获得口碑,实现“有质量的教育”。作为民办学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育人观,在办学内涵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法律赋予的体制机制上一定的灵活性,积极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身为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民办学校校长,常有人问我,你们学校招生看证书吗?我总是回答他们:“我们学校不看证书,孩子不需要考证。”有人不相信,我就会解释,平和学校提倡“平而不庸、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校内评价体制多元,鼓励教师与学生有不同个性。在招生面谈时,我们学校着重考察的是学生的未来发展潜力,因此特别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表达能力与个性特长,对于那些通过短期高强度训练应试成绩出色却缺乏后劲的学生,我们反而不会录取。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少数“掐尖”选生源的学校做大做强,实质上是对区域的教育生态巨大的破坏,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伟大复兴需要各类人才、人尽其才,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拥有自我展示、自我成长的机会。靠看应试能力、看抢学进度来招收学生,就会造成学校培养模式单一化、评价模式一元化,对一代人的成长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教育部的有力规范,将有助于校正教育发展理念、营造更加宽松和谐的教育生态。
编辑制作: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