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被抬进医院,一听不是肝癌后嗖地站起来。院士表示,肿瘤治疗中人文关怀不可少

2018-03-28信息快讯网

小伙子被抬进医院,一听不是肝癌后嗖地站起来。院士表示,肿瘤治疗中人文关怀不可少-信息快讯网

也许有一天,当你走进医院,面对的将是机器人医生问诊,随后行走体内的纳米机器人为你精确找到致病元凶,甚至替你手术;你还会惊奇地发现,邻座的病友和你是同样的疾病,但治疗方案却截然不同。这就是精准医疗,真正的个体化诊断与治疗。

过去20多年,高科技大举进入医学界。“精准是医学的必然要求,精准医疗不仅是治疗疾病,更是预防。”专家如是说。同时,也有专家强调,当CT、核磁共振、体液检测等帮助医生更清楚地看清疾病时,不要就此让“冷冰冰的”器械代替医患间传统的问询,不论科技如何融入医学,都不能让医生远离患者。

日前,“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赛诺菲肿瘤治疗艺术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作为业内最高水准的肿瘤学术交流平台,院士、名医共聚浦江,畅谈精准医学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与前景,深度探讨肿瘤治疗的医术与艺术。

精准时代,诊疗技术的进展将改变医学形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说,精准是医学的必然方向,新的科学技术进展不仅能够治疗疾病,更能帮助医生进一步认清疾病的潜在“雷区”,预防疾病。

小伙子被抬进医院,一听不是肝癌后嗖地站起来。院士表示,肿瘤治疗中人文关怀不可少-信息快讯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

医学科技的进展可使医生们对疾病防患于未然。这一点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团队的成果中获得最生动的诠释。仅需采集0.2毫升血浆,通过对七个肝癌相关微小核糖核酸检测的综合评估,可准确诊断肝癌,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80%以上……去年7月,这款可大幅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的“七种微小核糖核酸肝癌检测试剂盒”由国家食药监总局审批获准上市。

不仅在早期诊断,更前沿的技术让专家开始了更大胆的思考。

“解剖学是外科手术的基础,而外科手术又是通过破坏正常解剖结构而实现的,这是一对矛盾。”中国工程院院士、泌尿外科专家孙颖浩谈到,从能够精巧缝合葡萄皮的机器人,到智能释放药物制造血栓“饿死”肿瘤的机器人,这提示着手术刀在手术室里精细操作的形式在精准医学时代的发展中或将迎来新变革,达到“无刀胜有刀”的效果。

有限的疗效,等待更深入的探究

现有的肿瘤治疗,确实还有许多局限,为什么?个体基因与环境差异是一方面原因。孙颖浩曾在145对中国人前列腺癌旁组织的整合测序工作中发现,中西方人群在前列腺癌的分子排序上差异很大———即便是同一种族,遗传、基因等也有不同;加上吸烟、饮食、体内微生物种群等环境的不同,同样癌种的患者可能收获截然相反的治疗效果。

小伙子被抬进医院,一听不是肝癌后嗖地站起来。院士表示,肿瘤治疗中人文关怀不可少-信息快讯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泌尿外科专家孙颖浩

对肿瘤的认识不足是另一原因。詹启敏将疾病的表现比喻为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在水面之下,还有巨大的冰山主体。换言之,只有更深入地了解肿瘤,才能更准确找到疾病的本质。

精准医学应运而生。在现阶段,精准医疗强调全程管理,即整个治疗过程中有效运用多种手段,包括经典化疗、靶向、免疫治疗。下一步,精准医疗的目标就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通过基因组测序技术等交叉应用,精确找到病因和治疗靶点,并对疾病不同状态精确分类,实现对患者个性化精准治疗,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

“今天我们不能区分‘好人’和‘坏人’,只能一并切除;未来,也许我们能只干掉‘坏人’;更远的未来,我们或许能知道‘坏人’的本质是什么,改造它们。”孙颖浩说。

机器先进,但人文关怀不容忽视

“肿瘤治疗既是科学,也是哲学,还是艺术。”樊嘉称,肿瘤治疗的艺术就在于要从整体去平衡,即免疫力的恢复、身体的强壮程度、心理的建设,都是医生必须考虑的内容。樊嘉记得,有个小伙子被担架抬着来看病,说是长了个巨大的肿瘤,连路都走不了,他一看,发现是血管瘤,不是肝癌。一听这话,小伙子嗖地就站起来了———纯粹是被吓瘫的!

小伙子被抬进医院,一听不是肝癌后嗖地站起来。院士表示,肿瘤治疗中人文关怀不可少-信息快讯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

尽管是笑谈,却也让樊嘉这样的医生明白:心理因素对病人有着巨大的影响。樊嘉记得,当他还是医学生时,跟着老师去诊断肝癌,要通过反复触摸患者的腹部来确定肿瘤的位置、硬度、大小。如今一看CT等检查结果,医生一目了然,病人却心里没底了———因为见医生的机会越来越少,见到的更多是机器。

治疗本质上是医术与心术的结合,在医学技术日益精湛的今天,人文关怀仍是不容忽视的部分。论坛上,名医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不论医学如何进步,技术永远不是要让医生远离患者,无论何时,医生向患者递出一个微笑、一份信心,都是治疗中的另一种良药。

文:唐闻佳 郝梦夷

摄:汤俊彦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樊丽萍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暖心!同患肝癌的父子在同一间病房过春节,收获不少“天使”亲人
厉害了!肝癌肺转移早期预警网络信号成功破译,成果登上《自然》子刊!
当“瓷娃娃”遇上“大国工匠” 上海中山医院“POEM”术救治患贲门失弛缓症的脆骨病患者
这个87岁儿科医生一辈子都在“救孩子”!我国儿科血液/肿瘤和临床免疫领军人应大明教授走了
重要澄清!上海仁济医院本月底关闭普内科普通门诊,探路助力分级诊疗
关闭普内科门诊!上海老牌三甲医院下决心了,不再“大病小病一把抓”
李敖患脑癌辞世,脑干胶质瘤到底是什么引起的?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成天“垫尿布”患上社交恐惧症,仁济医院“双核心”技术让患者重新找回尊严
协和医院教授:不同度数近视患者,应该这样选择矫正方法……
老院士回忆40年前“科学的春天”:不再被人叫“臭老九”,每月发10到20元津贴
肿瘤治疗20年,听听医学大咖怎么说
疯狂长大如椰子般大,中年男子20多年“胸怀”罕见肿瘤,医生巧做手术完整剥瘤
美国癌症死亡率连续第27年下降!抗癌美国样本落地上海,沪首家三级综合国际医院肿瘤中心全面开诊
好父母是如何把孩子送进心理治疗室的?
中风后多久是“康复黄金期”?我国42.4%的中风患者没有接受过任何康复治疗!
习近平同金正恩举行会谈
武汉大学砸5亿引进人才?高校“抢人”,拼待遇不如拼“后市场”
医院内的厕所卫生环境怎么样?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
早产儿患腹裂肠子流出,儿科医院妇产科医院接力手术成功救治
华山医院联合中科院提取蚕丝蛋白,可修复固定颅骨!2020年投入临床应用
百岁老人罹患肿瘤希望医生“放手一搏”,医生挑战高龄禁区赢得治疗好结局
加速心脏起搏器进口替代,上海张江制造“中国心”在多地医院投用
奋斗的道路上从没有捷径可走!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校长林忠钦告诫毕业生,要不负所学!
肿瘤患者宁可平均每周花7.9个小时查各类医学信息,却只有一成愿意和医生沟通讨论!这是医生和病人都应该关注的数据!
看病又容易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落户青浦朱家角!
深夜急诊发现肾巨大肿瘤如香瓜,上海九院多学科联合手术成功摘瘤
又是一年清明雨,中科院和工程院的已故院士名单上,又添33个名字,让我们为他们致哀
世界最大!她驮着12.6公斤“怪胎”,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肿瘤团队完整切瘤
打太极拳也能治疗帕金森?今天,太极拳辅助治疗帕金森病公益项目启动
肿瘤治疗利好:上海瑞金医院“质子刀”有望年底临床试验
这位和肿瘤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院士给癌症患者的建议:身体交给医生,心交给自己!他现在在做第三件事——
晚期肿瘤患者新希望!上海医生采取CAR-T细胞治疗晚期肝癌患者实现3年无病生存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