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20年,听听医学大咖怎么说

2018-03-23信息快讯网

▲记录中国临床肿瘤治疗二十年发展与传承的纪录片《泰度·匠心》

抗癌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长时间拉锯的战争里,死或许容易,活着势必艰难。作为医生,他们是“战士”,他们身先士卒地走在抗癌的路上,和病人一起扛起生命的重担,不断前行。每天,他们都要面对生死,但痛苦、自责、无助,却使他们在医学探索的路上越战越勇。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他们是健康所系、性命依托。

日前,2018赛诺菲肿瘤治疗艺术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一大批大国医匠济济一堂,以“融医学之严谨,于治疗之匠心”为主题,追忆中国肿瘤学在过去二十年经历的艰难发展,分享自己在肿瘤治疗中的信念与理念,探讨肿瘤治疗的医术与艺术。

逐渐相加 走出了现在综合治疗的医学手段

“在很多事情上,大家都会‘喜新厌旧’,新的来了就把旧的丢掉,这也是一种新陈代谢的方式。但在目前医学上,却完全不是这样。”上海市胸科医院肺内科主任医师廖美琳教授说, “医学是一个相加的过程,从90年代化疗的成功,到2000年后,靶向治疗的落实,到现在,有了免疫治疗,每走一步加一分,再走一步加两分、加四分,最后才走出了现在的医疗体系。”

“我们现在的常规治疗还是强调综合治疗,就是综合运用我们现有的医疗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治疗手段越来越多,除了手术、放疗、化疗,还有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现在我们最大的愿望是,怎么把这些整合好。”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临床肿瘤学家孙燕教授说。

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陆舜教授具体介绍到,即使我们对某个治疗组合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涉及到具体疾病,也会反应出完全不同的结果。“在不同瘤种中,也许这种治疗组合在肺癌当中成功了,非小细胞肺癌成功了,但小肺癌细胞可能只会看到趋势、却没有阳性的结果,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认为,在未来,联合优化将仍然是根本上的一种趋势。”

如果说综合治疗是可见一段时间内的发展重头,那么人工智能,可能是我们倏忽而至的未来。

肿瘤治疗20年,听听医学大咖怎么说-信息快讯网

人工智能在医学最简单切入的一些领域,就是在影像学、病理学和皮肤科。广东省人民医院肺二科副主任钟文昭教授介绍,他们已经做了一些实践,用人工智能建立一个数据集,最后拿验证。这套系统平均的诊断和准确率达到83%,但让全国三十多位专家做了测试,他们是79%。

这样的数据虽然耸人听闻,但事实却隐藏在数据之下。就如同无人驾驶的汽车,人工智能可能会出现很幼稚的错误,被一个很简单的绳索困住了。一个病理学家曾提出疑问,为什么人工智能已经拥有了这样高的“智商”,却被如此简单的问题所击败?后来他发现,人工智能只是通过一个“鹦鹉学舌”的机制来搞定,它并不能理解真实的这些影像病理分析内在存在的联系。

作为比围棋复杂了很多的医学治疗,并不是“阿尔法狗”能轻易“学舌”的,如同现在很多汽车都安装了GPS导航,但司机并没有被取代,GPS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司机更好地行车。同理,人工智能也会作为辅助设备,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用药和治疗。

二十年征途 生命之路沿着希望的方向不断前进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肿瘤治疗手段层出不穷,风风火火。然而就在二十年前,很多医学工作者对于肿瘤的治疗,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说:“中国二十年临床肿瘤学的发展,尤其是肺癌的发展,我觉得是一个曲折、但最后又渐入坦途的过程。作为医生,你必须有恒心与耐心,一定要克服短频快,要克服浮躁的心情,耐下心来做好事情。”

“在1990年的时候,能够基本上告诉我是肺癌就可以了;到了2000年,是什么样的肺癌,非小细胞肺癌还是小细胞肺癌,我已经可以准确论断了,2008年,我能够深入了解,患者是腺癌还是淋癌;到现在,我们不再满足于病症本身,而开始探索,是否是基因层面的突变,导致了表象的病症。”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的张力教授回顾过去的发展,颇有感慨。

正是因为在诊断———整个治疗的前端,有了如此大的进步,肺癌的治疗才能不断地把疾病通过病理学或者分子病理学来细分,然后达到更好的个体化治疗。

“这二十年走过来,真是不容易啊,我们原来说延长生存期,都是按天、按月来算的,现在我们开始讲年了。”廖美琳教授说。

开始敢讲年了,因为不只是在前端诊断部分,中国肿瘤临床治疗的很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们科室最少的时候,只有十几个病人,可用的药物也不多。”北京307医院乳癌科主任江泽飞教授介绍,现在他们医院每年出院的人数有四五千,门诊则有几万,这一路走过来,的确感受到了科学的发展带来的学科进步。”这,是中国肿瘤医学规模的扩大。

“在二十年前我们治疗病人的时候,我们什么病都看,我们不但看乳腺癌,我们还看淋巴瘤,还看肺癌,但是在经过二十年以后,我们已经形成了专业的规模,我们的治疗更专业,更规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胡夕春教授说,这是临床肿瘤专业化的逐渐区分。

“现在没有人认为肿瘤内科是一个姑息治疗的科室,而是肿瘤治疗很重要的一个手段,至少是跟手术、放疗齐头并进的一个学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徐兵河教授说。

“这二十年我们的进步,还是不容易的,我们中国的肺癌研究在进步,逐步从资源大国走上肺癌的研究大国。”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的话掷地有声!

肿瘤治疗20年,听听医学大咖怎么说-信息快讯网

在中国,在中国的肿瘤界,进步的又何止是肺癌。那些曾经一说出口就是“死亡诊断书”的肿瘤疾病,在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慢慢地正在变成长期慢性病。那些个挑灯夜战的漆黑的夜晚,是医生点燃自身的火炬,照亮医学前进的方向,成就生命的不朽。所幸生命之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希望的方向不断前进。

不忘初心 把肿瘤专业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来做

当科技的快速进步,让医生只需要通过各种仪器就能了解患者病情,一些医生就逐渐忽视了对于患者个体的关怀。但医生只有在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中,在对患者心理的关怀下,才能与患者建立信任,让治疗达到最好效果。

“所以我们要开放思维,做更深度、广度的人文关怀,从诊断、手术到辅助,哪怕到晚期的转移,建立全程的管理,把某些肿瘤当慢性病看待,对于它的治疗反而有着非同一般的效果,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加以推广的概念。”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邵志敏教授说。

张力教授也赞同这个说法: “医生除了关注病,还要关注人。特别是人文方面的关怀和姑息治疗方面的处理。”

医生的辛劳有目共睹。他们所有的艰辛都源于对患者深切的关爱,崇高的使命感。

“如果你非常喜欢这一行,就会用另外一种心态去面对你热爱的工作,这些就不是压力,而会感动、享受。”邵志敏教授这样教导学生。

“在行医救人的过程中,无奈是经常的,但希望是永远的,我不一定能治好,但是我一定好好治。”江泽飞教授的无奈,也说出了很多医生的心声。在把肿瘤专业这个职业,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来做的时候,很多医生受了劳累、经了风雨,却还可能得到病人的不理解。

可我们要记得,去往天堂,经过人间,生命两头陪伴我们的不是别人,是医生。

编辑制作:朱颖婕

责任编辑:许琦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显微镜下的癌细胞竟这么美!听中国医学大家谈肿瘤治疗医术与艺术
商务部部长钟山:2050年前,全面建成经贸强国
平均寿命连续20年世界第一,日本人的寿命、心脏和身材全面超越中美,真相是这10条!
坚硬如石的肿瘤竟然将两把等离子手术刀烧融化掉,“手术刀”在狭小咽部“雕花”,三小时切除巨大肿瘤
140年前,最早到英国查令十字街访书的中国人
投票 | 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作品,你喜欢哪些?
讲堂报名|120期:俞立中/陈平原/张春vs浙大复旦华东师大学子:责任·奋斗·困惑,40年间的变与不变
这个仪式不到30分钟,却让所有人泪目!上海86岁骨科教授捐献遗体,延续未尽的医学生涯
没有效果还耽误治疗!这些“健康产品”要小心,一不注意就中招
男子从15米高空坠落重伤,体内还有肿瘤……上海医生4小时手术奇迹回生
这个87岁儿科医生一辈子都在“救孩子”!我国儿科血液/肿瘤和临床免疫领军人应大明教授走了
李敖患脑癌辞世,脑干胶质瘤到底是什么引起的?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委员心声】葛均波:“医学+人工智能”是21世纪重要课题
上海交大联手医学影像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致力于打破国际垄断,建立冠心病精准评估国际标准
上海医学科技实力强劲!生物与医药技术领域领跑今年上海科技奖!
这部戏竟要出动肖斯塔科维奇、廖一梅、李乃文、秦海璐?是的!你没听错
美众议院最终报告:没找到特朗普“通俄”证据
疯狂长大如椰子般大,中年男子20多年“胸怀”罕见肿瘤,医生巧做手术完整剥瘤
美国癌症死亡率连续第27年下降!抗癌美国样本落地上海,沪首家三级综合国际医院肿瘤中心全面开诊
加泰罗尼亚“独派”掌门在德被捕,或面临最长30年刑期
160年前这个法国人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埃及博物馆
好父母是如何把孩子送进心理治疗室的?
中风后多久是“康复黄金期”?我国42.4%的中风患者没有接受过任何康复治疗!
10年样本调查显示,摄影机后的女人们仍是沉默的少数派
​80年前她就曾预言:“我死后我的作品可能没人看,但我的绯闻会永远流传”
我国用3年做成这件事,美国人则用了30年,竟然还与“贪吃蛇”有关
小伙子被抬进医院,一听不是肝癌后嗖地站起来。院士表示,肿瘤治疗中人文关怀不可少
百岁老人罹患肿瘤希望医生“放手一搏”,医生挑战高龄禁区赢得治疗好结局
肿瘤患者宁可平均每周花7.9个小时查各类医学信息,却只有一成愿意和医生沟通讨论!这是医生和病人都应该关注的数据!
天啦噜!这群上海的医学生组摇滚乐队登上央视舞台!他们把医学唱给你听
重磅!上海实施临床重点专科“腾飞”计划,争创2家以上国家医学中心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