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上海豫园、扬州个园,都绕不开他的名字。园林大师陈从周诞辰百年,长女回忆父亲往事
▲上海豫园。
上海豫园、苏州网师园、扬州个园……提到中国园林,陈从周是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名字。
今年是陈从周先生诞辰百年。清明前夕,陈从周的长女陈胜吾女士陆续收到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来自各地学界人士的来信和问候,希望筹备相关纪念活动。
▲陈从周长女陈胜吾。
“感谢大家都还记得我的父亲。”在陈胜吾的心中,父亲不仅是一位园林大师,他首先是一名人民教师——教书一辈子,从事教育事业一辈子。陈从周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以《说园》《苏州园林》《扬州园林》等为代表的一批在中国园林史上留名的经典著作,这位园林大师、古建筑专家对于教育的基本看法到今天看来仍然不过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陈先生门生清明节扫墓,纪念陈从周先生。
学习不仅仅是学书本上的知识,还要体验无处不在的“美”——或来自大自然,或来自生活,或来自传统文化。无论是为师还是为父,他一贯主张学习要基于兴趣,学出乐趣。
“父亲在我们心里播下了美的种子。”在陈胜吾看来,这是父亲陈从周留给子女的最宝贵的财富。
他把自然生命之美,印刻在孩子的心里
陈从周出生于杭州,1942岁从之江大学文学系毕业后(现为浙江大学),到杭州省立高级中学等中学当过一段时间教员。1950年起,他开始先后受聘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圣约翰大学以及浙江大学,从事中国建筑史的教学工作。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陈从周来到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
▲陈从周
谈到一辈子当教师的父亲,陈胜吾最难忘的,是陈从周一身教书先生的打扮。“我小时候,总看到父亲穿一身长衫,脚踩一双布鞋。下课的回家,他的手里经常还抱着一叠学生的作文本。”那时候,陈胜吾的一大乐事,就是看父亲用毛笔酟着红墨水,圈改学生的作文。只见父亲的笔在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行走,加勾画圈,“父亲非常尊重学生的写作创意,很少大段删改。”
不管是在中学教孩子们国文、历史,还是在大学建筑系任教,在学生们心里,陈从周是一位十分风趣的老师,语言很幽默,而讲课的内容又处处结合实际。
▲1948年,张大千夫妇在圣约翰大学,和抱着儿子的陈从周合影。
或许可以这么说,陈从周的课之所以给学生以风趣的印象,首先是因为他是一位博学之人。因为除了建筑园林,他在文学、历史、国画以及戏曲方面都有很深厚的造诣。陈从周曾称自己是杂家。而在周围的人看来,他的“杂”,都到了大师级水平。
陈从周初中时习绘画,后被张大千收为入室弟子,30岁时就在沪举办“陈从周绘画展”,轰动上海画坛。
▲张大千(左)和陈从周(右)
“父亲非常喜欢花木鱼鸟,他的写意画也大多以山水花鸟为主。他始终认为,大自然的这些生命和人之间是可以沟通的。”陈胜吾记得,儿时看见有卖花木的农民走过,父亲就会招呼她和弟弟用平时积蓄的零用钱买一些树苗,然后把小树苗栽入土里。接下来,孩子们就可以看着小树苗一年年长大。“我小时候种下的柳树长得又美又有荫,弟弟种下的葡萄后来还结了果。”直到现在,陈胜吾对园艺还深深热爱着,而这得归功于父亲。
对学生有爱心、有耐心,教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父亲脾气很好,他从不板着脸训我们。”有件小事,让陈胜吾印象深刻极了:有一次,她模仿父亲改画,拿起笔就在家里墙上挂着的一幅画上涂了起来。只听父亲“哇”地叫了一声。“当时我家墙上挂着的那幅画,应该就是张大千先生的画。”陈胜吾一惊,意识到自己闯祸了,吓得钻到了画桌底下。不过,陈从周却什么也没有说。
▲上世纪80年代,贝聿铭(中)来访,和陈从周(左)、冯纪忠合影。
年轻人要对自己家乡“有感”,才能继而生发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有人就曾经评论陈从周是“不可无一、无可再有”的学者,在对孩子和学生的教育上,都能看出陈从周的学问之“杂”。不过,诸“杂学”中有一个内核却是不变的,那就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爱。
▲陈从周和孙女媛媛。
据说,陈从周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招研究生,面试时必出一道题:“你是哪里人,你的家乡有何名人,有何典故,乡邦历史地理又如何?”因为在他看来,年轻人要先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才能继而生发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而这也是学习中国建筑、园林最不可缺的本心。
“父亲一直是很爱国的,他以中国文化为骄傲。无论是他教书,还是教导我们子女,都能感受到他的这种情怀。”陈胜吾说。
陈从周酷爱传统戏曲,尤其喜欢昆曲和京剧。他还善吹笛箫,很早时开始呼吁要弘扬传统曲艺。他也试图在教育孩子时,为他们打开艺术之门,让孩子们领略传统艺术之美。
▲陈从周和二女儿陈馨一家人在一起。
“刚开始,我其实对咿咿呀呀的昆曲没兴趣,父亲就专门挑了《十五贯》这样,既经典又有故事性的作品给我们看。”陈胜吾坦言,直到自己年纪大了,才真正感受到昆曲之美,也慢慢体会到父亲对美学教育的看重,从孩提时就对子女有意识地进行熏陶。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而陈家的孩子,玩起来也不“随便”。比如,当时在上海,大世界游乐场是个很好玩的地方,大家都争相去,可陈从周却不曾带孩子去过,因为觉得那里太娱乐了。相反,他希望孩子们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涉猎绘画、摄影、音乐、戏曲等文化和艺术领域。
▲苏步青(左)和陈从周(右)。
陈从周还非常鼓励孩子们参加各种运动。“我从小就会骑自行车、还喜欢游泳。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还参加跳伞高级滑翔运动,父亲都支持。”
陈从周一贯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他曾在一封家信中说,“千万不能以大人的要求强加于小孩身上,小孩太早熟并不是‘神童’,教书育人是知性、感性、德性、理性、全方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不能只拔单一技能。”他曾与数学家、原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苏步青切磋呼吁“文理相通”,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指出明确的方向。
▲陈从周和家人、邻居在一起。(前排左二为陈从周,左后一为陈胜吾)
作者:樊丽萍
编辑:郝梦夷
责任编辑:许琦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