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 | 上海文化,为有源头活水来
近日,“中华创世神话”工程首批50余幅主题画惊艳问世,史诗系列新诗、旧体诗均已完成初稿,淮剧《神话中国之洪荒时代》成功首演,并收到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演出邀请;《上海市红色旅游基地服务规范》制订工作启动……“上海文化”品牌正跑出创新“加速度”,不断增强“文化码头”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些远古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精神追求的价值理念,增强了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现存400多处革命遗址遗迹。这些星罗棋布的红色资源是上海这座“有着特殊使命的城市”的城市文脉,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实施“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和“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是为中华文化培根固源的基础工程,是为中华民族塑魂铸魂的文艺复兴工程,是新形势下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龙头工程。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从创作中华创世神话主题画到推出连环画绘本,从新诗古体诗共谱“创世”史诗到开播“电视书场”,接踵而至的,还将有图书、动画片、大片……中国的神话,越来越好看。从建设红色文化地标到打造“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从“转角遇到马克思”地铁文化长廊到《共产党宣言》170周年主题展,从红色资源APP到“情景移动党课”,从开发上海红色文化地图到编制红色旅游相关《三年行动计划》……上海的红色文化,越来越精彩。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善于吸引与集聚人才,是“上海文化”的标识度之一,是上海作为“文化大码头”的一大特色。比如,尚长荣来了,于是有了《曹操与杨修》;陈薪伊来了,于是有了《商鞅》;罗怀臻来了,于是有了《金龙与蜉蝣》。比如,中华创世神话主题画凝聚着来自北京、山东、西藏、内蒙古、新疆、深圳、浙江等地画家的才智;“神话语文课”的幕后站着语文特级教师与节目团队;红色资源APP的开发需要党史专家、新媒体传播与技术人才的通力合作。实践证明,“码头”和“源头”的关系不是相互排斥,而是互相促进的。当上海成为人才荟萃、近悦远来的“文化码头”,也必然成为原创活力喷涌、精品迭出的“文化源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上海文化”高质量发展,不但要精心打造成一个“文化码头”,更要开掘这座城市的“文化源头”。更好地梳理中华文明起源,更好地发掘保护建党历史资源,不断推陈出新,两个“开天辟地”工程,展示了把上海打造成为优秀文化产品的重要原创基地的雄心与担当。
作者:晓彦
编辑:范菁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