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接到医院来电,还是机器人打来的!仁济医院日间手术人工智能随访助手上岗

2018-06-01信息快讯网

在家接到医院来电,还是机器人打来的!仁济医院日间手术人工智能随访助手上岗-信息快讯网

日间管理团队查看人工智能模拟医生运转情况

在医院做完手术回到家中,突然接到医院来电,还是机器人打来的,询问你是否有呕吐、疼痛、发热……别怀疑,这是真事!近日,上海仁济医院日间手术人工智能随访助手正式上岗,大大提升了手术后的随访效率。

此次上线的人工智能AI随访助手率先服务于仁济医院东院的日间手术病房。这款机器人可以根据规定问题模板,模拟“医生”打电话给病人,随访问题包括出院后是否有呕吐、疼痛、发热、伤口渗血感染等情况。AI的上线不仅大大提高了随访效率,还确保了随访信息采集的全覆盖及准确性。

据了解,传统的随访要医务人员挨个拨打病人的电话,询问手术后的状况,并做记录。近年来,仁济医院日间手术平均每天出院病人在120人次以上,每位病人一般在术后24小时-48小时要进行一次随访,这意味着医务人员每天要花9小时-12个小时用于电话随访。有些病人如果出现呕吐、疼痛、发热等症状,还需要多次随访,而5%的病人会出现这样的多次随访,这就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随访工作量。

人工智能AI随访助手上线后,医务人员繁重的随访工作减轻了不少,它可以按照不同手术种类患者的出院记录,制订个性化随访计划,通过终端自动拨打患者电话,模拟人声与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沟通,并有效地采集患者回答的信息,将患者回答的语音自动转录为文字记录。随访结束后,医务人员在系统后台就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一位患者的术后情况。

在家接到医院来电,还是机器人打来的!仁济医院日间手术人工智能随访助手上岗-信息快讯网

人工智能医生随访信息采集到的病例信息

据了解,人工智能AI随访助手可以做到每天无间断、全覆盖随访,一天内可完成400-1000人次的随访工作,极大地提高了随访的工作效率。

此外,AI随访助手还会对采集到的患者随访海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下一步,AI随访助手还将进行患者的满意度测评,用于日间手术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科学改进。

作者:唐闻佳 黄敏捷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唐闻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海第一辆“共享轮椅”落户仁济医院,前两小时免费使用
吃饭突然发呆,开车莫名走神的注意了!华东地区最大癫痫诊疗中心、上海仁济医院推出癫痫治疗新武器
攻克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皇冠上的明珠”,国内首例经鼻内窥镜下儿童颅咽管瘤切除手术成功
颤抖吧人类!人工智能给这些行业只留了15年时间
血压如同“过山车”,19岁少年危在旦夕!上海长征医院与东航协力跑赢生命接力赛
将女婴弃置医院一年九个月,生父被判有期徒刑一年
怀孕妈妈生了肿瘤,终止妊娠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一例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如愿升级
颅底胆脂瘤4年长成“八爪鱼”,长征医院用3D成像技术成功拆除“重磅炸弹”
全球首例铼188“纳米枪”治疗肺癌手术在沪进行,十多种晚期肿瘤找到治疗方法
徐汇区计划构筑人工智能新高地,推进“AI+制造”赋能“上海制造”
望野眼 | 医院
人工智能保险行业今年将迈入智能化时代
直升机转运危重急症患者直达手术室,上海医疗急救再提速
"全程定制化",中国近视手术进入4.0时代
外科手术越做越快,安全性越来越高,为什么病人仍然活不长?听听肿瘤专家怎么说
周志华:在人工智能领域激荡理想
智库观点 | 人工智能或让核平衡更脆弱?
重磅!长三角主要领导今天在沪座谈,收获这些重要成果!
“一小段肋软骨换回一个膝关节”,上海六院创新完成全球首例自体肋软骨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手术
长三角三省一市领导在上海一路考察,为什么专程去考察了这家医院?
首家落户在上海自贸区的民营医院启用
皮肤病人工智能“华山模式”落地,赋能基层医疗机构
“谢谢医生给了我第三次生命!”上海仁济医院完成国际首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新发十二指肠癌根治手术
集结华山医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加州理工顶尖医生、学者,他们在研究什么……
从《急诊室故事》到全媒体科普平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部主任王韬努力探索医学科普之路
骨科经典手术助“骨癌”小伙患肢重获生机
《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今天发布,为什么教育部将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设在浙江大学?
“人生总要写首像样的诗”,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结果出炉,“人工智能诗人”诞生
率先开展日间手术、创新打造慢病治疗“中国模式”……上海医疗“双提升”解决就医难点痛点
超30年随访18万女性,其中1万多患上乳腺癌。研究告诉我们: 预防乳腺癌怎么吃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