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几乎在差不多的时间里,欧洲也刮起了时尚的“中国风”。近年欧洲皇宫、城堡、庄园发现一批十八世纪上中叶的苏州版,这些桃花坞木刻年画早期遗产在那时欧洲一轮造园运动中,作为壁饰张贴上去,至今原封不动展示在那里,形成了一道风景线。当时它是作为中国外销画与外销瓷以及造园的元素及技法一起迈出国门。如德国利克森华尔德城堡、沃利茨宫廷花园、宁芬堡皇宫浴池亭阁,英国弥尔顿宅、盐车庄园,奥地利埃斯特哈希皇宫,等等。据考,1695年,也就是清康熙三十四年,伦敦举办了苏州版拍卖会,吸引了大量人潮,也造成轰动,由此使购买苏州版作壁饰成为时尚。最早流传至欧洲的版画是传教士带出去的,因需求快速增加,拍卖、订货才接踵而至。显而易见,当时既有“西风东渐”又有“东风西渐”。
《和合致祥·一团和气》
不详 清中期 墨版套色敷彩
本次展览,撩起了《康乾盛世“苏州版”》的红盖头,那不就是我们寻觅已久,值得骄傲的神韵吗?非物质遗产保护需要开放的视野,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散落在异域他国的“苏州版”重聚起来,不仅是为了使这座城市重拾一段不该忘却的记忆,也是为文化的多样与包容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种“重拾”既是为了讲好昨天的故事,更是为了讲好今天和明天的美好故事。
作者:高福民
编辑:李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