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疫苗并非一针一劳永逸!专家:接种人群宫颈病变的不少
“在预防宫颈癌这一疾病时,相比HPV疫苗注射,筛查来得更为重要。”昨天,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书记、著名妇产科专家华克勤教授在第三届东方妇产科论坛上表示。
随着近期在国内上市,HPV疫苗已成为了癌界“明星”,广受社会公众关注。华克勤对此表示,宫颈癌在全世界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位居前三,但并非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注射了HPV疫苗就会远离这一疾病,在宫颈癌发病率低的国家,主要是依靠完善的筛查体系,而当前对于中国来说,防治宫颈癌仍然任重道远。
“宫颈癌发病呈年轻化,不仅仅是医学问题”
妇科恶性肿瘤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有病种。本次论坛执行主席、上海市妇科肿瘤重点实验室主任狄文教授告诉记者:“近20年来,我国宫颈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这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
根据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宫颈癌和卵巢癌均位于中青年女性发病率的前五位。中国女性宫颈癌发病年龄通常从15岁开始,高峰集中在40-59岁,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宫颈癌发病年轻化,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即初次性生活过早(小于16岁)、拥有多个性伴侣、长期口服避孕药、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狄文坦言:“随着物质文化水平逐渐提高,思想意识更开放,人民的生活状态、个性理念和行为方式都发生较大变化,这些因素都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
此外,宫颈癌发病率的上升,一定程度上归因于筛查率的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宫颈癌在早期甚至是毫无症状时,就能及时被发现并得到有效诊治。但是,在卫生资源匮乏地区,不少宫颈癌被发现时已处在中晚期,有些患者甚至濒临死亡还无法得到明确诊断。
“不要妄想打一针真的就能一劳永逸”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人乳头瘤状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发生息息相关。这也使得宫颈癌成为目前人类所有恶性肿瘤中唯一病因明确的肿瘤。许多女性也因此将HPV感染与宫颈癌挂钩,终日惶惶不安。
针对这一问题,华克勤解释:“HPV感染并非等于宫颈癌,HPV有许多分型,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如果短期内一过性HPV感染对宫颈癌发生并不造成影响,不必太过恐慌。”
如今,随着二价、四价、九价疫苗的陆续上市,中国也迎来了HPV接种热潮。但热潮之下,也引发了一些“冷”思考。
“我认为,必须理性地对待HPV疫苗,不要妄想打一针真的就能一劳永逸。” 狄文表示,HPV疫苗在全球范围上市十多年,确实有一定益处,尤其推荐9-26岁的人群(无论男女)接种,并且是在尚未有性生活之前完成接种效果最佳。但是,HPV疫苗接种人群发现宫颈病变的也不少,这些都需要大数据来进一步分析和解释。
华克勤也表示:“从国外数据来看,尤其是欧美地区,HPV疫苗上市后,其宫颈癌发病率的确有所下降。但对于国内,至少还需要十年来观察HPV疫苗对宫颈癌防治的效果。”
宫颈癌筛查诊治不可松懈
即使接种了HPV疫苗,也不能忽视宫颈癌筛查的作用。
目前中国宫颈癌防治分为三级:一级预防的主要是开展健康教育和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二级预防是对适龄妇女定期开展宫颈癌筛查;三级预防主要是根据临床分期开展适宜的手术、放疗、化疗及姑息疗法。
狄文表示,过去70年,美国通过规范的宫颈癌筛查,使宫颈癌新发病率至少减少50%,死亡率减少85%。对于普通妇女而言,一般推荐每年进行妇科检查,每5年行宫颈细胞学联合HPV检测。
随着HPV疫苗的普及推广,宫颈癌筛查的方式也在改变。以单纯HPV16/18分型检测的初筛方法已不再被单独推荐。目前,宫颈癌筛查的主流方法为HPV检测+TCT(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检测,对可疑宫颈癌病例采取阴道镜助诊和宫颈组织病理学确诊。
在此次论坛中,数位专家认为,中国应根据国情,进行风险分层管理,同时结合精准筛查技术,如HPV定量检测、P16/Ki-67染色、病毒甲基化等,探索适用于我国的后疫苗时代筛查策略。对于宫颈癌确诊病例,临床医生则应根据分期给出对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