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开展日间手术、创新打造慢病治疗“中国模式”……上海医疗“双提升”解决就医难点痛点

2018-07-20信息快讯网

率先开展日间手术、创新打造慢病治疗“中国模式”……上海医疗“双提升”解决就医难点痛点-信息快讯网

在国内最早开展日间手术,大幅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缩短排队等候时间;创新打造慢病治疗的“中国模式”,让难治的内分泌病患者的死亡率、复发率下降一半……昨天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沪召开新闻发布会,业界专家为上海医疗改革成果点赞:上海实现医疗技术能力与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解决老百姓就医难点、痛点,诸多民生举措提升病人就医感受。

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原来真的有一个电话,为我24小时开通。”这是一位化疗患者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中心治疗后的真实感受。她在化疗后身体接连出现不良反应,深夜发烧无所适从时,拨打了出院时护士留给她的手机。没想到,电话很快被接通,当日值守护士马上在电话中告知她应对方法,并连夜为她联系好了医生。

“365天、24小时、一部手机、医患零距离”的全过程、人性化管理,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在国内首创的多学科一站式综合治疗模式,改变了传统诊疗流程中不同学科“各扫门前雪”的局限性,创新性地将和乳腺癌治疗相关的各科医生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使患者进了“一扇门”,就能解决全部的治疗需求。

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形象地比喻说:“过去需要三至五天住院时间解决的问题,现在一天就可完成;过去需要大切口大创伤的术式,现在打几个洞即可完成。”医疗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数据表明,全国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从2013年的11天下降至2017年的9.8天。全国一半以上三级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手术量占择期手术比例提高至12.8%,1340家医疗机构设置了日间病房。作为国内最早开展日间手术的地区之一,上海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6.4天,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6个优势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据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闻大翔介绍,通过多年建设,本市医疗技术能力提升成效明显,临床医学等11个一级学科排名位于全国前列,血液病学、内分泌学等16个优势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5家单位获得16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科团队和技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诊疗量突破十万例,位列世界第一,且拥有多项国际首创技术,如首创在消化道黏膜下用内镜切除肿瘤,首创在人体食管黏膜下打通“隧道”开展肿瘤切除,首创双镜联合治疗消化道肿瘤。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不仅在临床规模上位列全球前茅,在外科术式和脑科学领域的不断创新突破,尤其近年来“颅内外脑血流重建术”创新,使我国难治性动脉瘤治愈率达96%。

临床技术能力也直接带动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十二五”时期,本市卫生系统共获得国家科技奖38项,占全国卫生系统该奖项的28.3%;肿瘤免疫与癌基因组学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适用于腔内治疗的主动脉新分型、多项靶向microRNA的体内干预治疗等技术均为国际上首次提出;培育出了包括心内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血液科、肝肿瘤外科、口腔科等领域34名两院院士,基本覆盖主要临床专业。



作者:陈青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姜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台风登陆,上海虹桥火车站发出的49趟列车停运
蓝天白云之下,他们翻土耕作,也重新认识自己……园艺治疗让人的内心重获平静!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报告: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0强
第六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公布复赛入围名单,海外选手占比42.1%
特斯拉落户展现上海制造开放前景
深入解读“上海扩大开放100条”,“勇、先、实、速”亮点多多
上海游戏精英峰会:移动游戏正成上海网游“出海”主力军
病毒治疗脑癌?目前只差基因编辑这一步!
大调研推动大创新,改善营商环境的奉贤“企业直通车”正式发车
[理上网来]在理论创新中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晚期肿瘤患者新希望!上海医生采取CAR-T细胞治疗晚期肝癌患者实现3年无病生存
上海发布《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实施方案》:10万家制造企业将“上云”转型
癌症治疗“加速器”问世!抗癌明星疗法现重大进展,CRISPR和免疫疗法实现双剑合璧
【创新中国】“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金融开放政策连连落地
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高科技汇聚,医疗康复行业迎来“蓝海时代”
“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细胞生物产业化专委会”在沪成立
养老、教育、医疗健康领域有望成拉动内需“三驾马车”
组团式援藏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上海日喀则市光明行医疗队凯旋
11家人工智能大咖及新锐“剧透”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专家谈人工智能发展:夯实“三大发展支柱”提升人工智能“智商”
给异地就医的患儿家庭一个就近的“临时爱心家园”,中国麦基金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创新医院公益项目
沉浸抗癌工作近40年,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谈抗癌力:“让人活着,才是治疗癌症的目的”
孕育大气污染防治新希望!复旦大学王琳团队首次揭示典型城市上海大气污染纳米微细粒子形成的化学机制,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
围绕进口博览会,上海公安交警开展多波次重点交通违法集中整治
40年来的上海生活,你还记得多少?这里有部魔都老百姓的荧屏故事会
澜湄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训练营开营,六国青年联手创新创业
上海城投成立研究总院,加码科创新动力
谁能胜任“魅影”?打造亚洲演艺之都,上海音乐剧演员培养方式也要升级创新
【脱贫攻坚在行动】患病3年致贫他曾走投无路 补助政策出台今万元医疗费只自掏600
新最大医疗集团遭最严重网络攻击,官方称攻击目标是李显龙总理的医疗记录
一线待命车辆充足、应急保障人员24小时值班……市、区医疗急救中心全力迎战“安比”
渊源有自 流变创新——回眸中国网络文学20年
让老百姓用得上新药、好药,上海全力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一款自主研发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药物预计年内上市
保险瞄准医疗养老,泰康大手笔布局
抑郁症与睡眠问题关系的脑调控机制被中国科学家首次揭示!复旦大学冯建峰教授领衔国际合作团队,为抑郁症和睡眠问题治疗找到新靶点
她的天才故事曾被改编成奥斯卡提名电影,夺她性命的罕见病治疗药经历百年终问世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