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5部经典的上海相遇”,青年人的评论视角不再一味仰视

2018-08-27信息快讯网

“与25部经典的上海相遇”,青年人的评论视角不再一味仰视-信息快讯网

“今天的90后、00后年轻人,对文学经典是不是仍然感兴趣,并愿意为之写评论?”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孙颙此前的担忧,在今天揭晓的“与25部经典的上海相遇——2017-2018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中,化为了惊喜与欣慰。

上海作家协会大厅里,评论家与获奖学子围谈,让人们一窥经典作品在当下仍具有常读常新的魅力。此次大赛面向全球范围内以中文写作、25周岁内的青年学子征集书评随笔,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作品共计25篇,特别奖与入围奖共200篇。海外来稿比例大幅增长。

读什么?“与25部经典的上海相遇”大赛2015年启动首届,两年一届,今年的25部品读作品,多选自上海作协2010年编选、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31卷《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文库所收录作家都在上海生活和创作过,办报刊、组织文学社团等,串起了海派文化重要一脉,占据了现当代文学的大半壁江山。

“品读篇目中,不少是过去被评论较少的,往往易被忽视,但都各有特色。”大赛终评委、评论家王纪人说,大赛所选篇目不一定是作者的主流代表作品,意在打破对于作家代表作的固定印象,进一步拓宽青年学子的阅读面。比如,郁达夫《迷羊》、沈从文《八骏图》、刘呐鸥《方程式》、钱锺书《猫》等,正因评论得较少,可资参考的也相对少些,学子评论会有些难度;但一些被反复评论过的热门作品,再评论也有难度,要发前人所未发,如茅盾《腐蚀》、巴金《寒夜》等。

“与25部经典的上海相遇”,青年人的评论视角不再一味仰视-信息快讯网

王纪人发现,不少获奖作品反映出作者的知识面较宽,“初步做到了知人论世,即把一部作品放到多维参照系去观照、分析和评论,这就比就事论事、孤立地分析,更加深刻和到位。有的文章对所评论作品也提出了某些质疑,因为也确有不那么完美的作品。这都体现了评论的独立品格和评论者的独立人格,是很可贵的。”

拥有独立品格和独立人格,显然没那么容易。一等奖得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子顾宇玥坦言,她的评论文章聚焦作家靳以《雅会》,为此她把靳以先生所有的作品几乎都通读了一遍,并试着在文中指出《雅会》存在的不足。“这次获奖对我比较重要的启示是,我们面对经典作家的经典文本时,要能大胆地怀有质疑精神。我这篇评论不啻为冒险,因为我试图质疑《雅会》并不是靳以非常成熟的作品。原因在于,作者受早年创作经历和个人风格影响,在《雅会》中将一部分社会批判写成了爱情追忆,讽刺力度和预设有所偏离。”

顾宇玥发现,一般情况下,青年学者面对一部经典文学作品时,总是试图揣测这部作品好在哪里,何以成为经典,试图还原作者本人的写作意图,但通过这次尝试她发现,这种一味“仰视”的思考角度,有时候反而可能限制了思维,也会限制对作品的多元化阐述空间。

“与25部经典的上海相遇”,青年人的评论视角不再一味仰视-信息快讯网

一等奖得主、华东师范大学研二学子叶杨莉,评析的是作家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她借用作家毕飞宇的话自勉,“以历史的眼光看待文学经典,一个人的审美会宽广很多”,她时时提醒自己,要学会拥有一双透视历史的眼睛,善于发现文本细腻幽微背后的磅礴,胸怀对当下社会的关照。

二等奖得主、来自北京大学的大四学生钟灵瑶,评读的是作家施蛰存的《梅雨之夕》。“如果将上海这座城市视为文本,那么这个文本的经典性、驳杂性、丰富性毫无疑问深深地吸引了我。以上海作为文本线索进行勾连,就会发现在施蛰存的作品中,《梅雨之夕》《在巴黎大戏院》《魔道》《夜叉》《春阳》等一系列作品被串联起来,其中充斥着现代人都市生存的心灵焦虑,亦有施蛰存独特的夹杂意识流与现实主义笔法的实验。”在她看来,文学和都市具有共生性,城市也可以是文本,都市生活在小说中获得了形式,文学作品亦重构了都市生活。

“与25部经典的上海相遇”,青年人的评论视角不再一味仰视-信息快讯网

长期以来,上海都注重发掘文学评论的新生力量。主办方认为,文学经典的妙处需时时擦拭,与其责怪青年一代沉迷碎片化、低幼式、快餐型的浅阅读,不如吸引、拉近他们与文学经典的心理距离,在书写文学评论中找到解码文本的钥匙,促使经典以更时髦细致的解读方式进入大众视野。

“上海有重视文学评论的好传统,这几年逐渐形成了一支颇有战斗力的青年评论家队伍,如何让这支队伍源源不断,发现人才的渠道十分重要。”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王伟说,大赛体现了向经典文学的致敬,同时也是对文学批评新人的召唤。前不久由上海作协策划、世纪文景出版的“述而批评丛书”,正是集结了沪上11名中青年批评家文集,与时俱进地发出有见地的批评之声。业内期待,更多的文学批评新秀藉由大赛平台脱颖而出,不断成长。

<<<<延伸阅读

阅读经典上海,不妨从这25部作品入手

(以作家出生年份为序)

鲁迅 《野草·好的故事》

苏曼殊 《焚剑记》

叶圣陶 《玫瑰与金鱼》

张恨水 《金粉世家》

茅盾 《腐蚀》

郁达夫 《迷羊》

魏金枝 《留下镇上的黄昏》

许杰 《的笃戏》

沈从文 《八骏图》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

丁玲 《在医院中》

巴金 《寒夜》

刘呐鸥 《方程式》

施蛰存 《梅雨之夕》

张天翼 《砥柱》

萧军 《大连丸上》

秦瘦鸥 《梅宝》

徐訏 《镜子的疯》

靳以 《雅会》

师陀 《果园城》

吴强 《红日》

钱锺书 《猫》

萧红 《牛车上》

张爱玲 《金锁记》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

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王彦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汇深呼吸 | 热播清宫剧将京剧《贵妃醉酒》当作昆曲呈现引发争议,影视剧中的戏曲经典岂能以“非专业”姿态出镜?
亚运会|有明星有新秀,上海体育健儿力争“亚运中考”拿高分
名家荟萃,上海书展打造“超级周末”(附8月19日书展活动表)
2018上海书展| 快讯:8月20日主会场数场活动时间地点调整
首个医师节!上海这4位医师获得了“中国医师奖”
这个周末,上海书展里的琅琅读书声,让阅读变得更有温度
2018上海书展 | 传统文化读本大热,激活经典魅力
尚长荣代表作研究评论集在沪首发
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互联互通,为世界经济注入活水
为青年才俊搭梯架桥
从甲骨文到名家卷轴,如何选100册书法经典?
“七天七堂课”:发掘国学经典的魅力,为深度阅读“圈粉”
【央视财经评论】国务院一个重大部署!中小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经典“长寿蛋白”能作用于人体吗?灵长类动物发育和寿命调控的关键通路近日被揭示
【献给改革开放40年】奋斗在一带一路·国际篇:“高山之国”的丝路青年
生命健康创业火热,显微内窥镜问鼎青年创业大赛
微视频 | 22国青年说“一带一路”
非洲青年的“非”常中国生活
新华社评论员:党的领导是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四论“中国信心从哪里来”
新华社评论员:激发活力兴文化——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推进高层次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教育部等三部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
学习读书会第十一期活动在浦东图书馆举办
发时代之先声,筑牢强国思想之基 ——上海理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以“大戏曲格局”走出去为上海好戏开疆拓土
上海市市管干部提任前公示
上海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支付平台建设迎来新突破:市民企业办事能刷卡也能扫码
2018上海科博会迎12.5万观众,意向交易额破亿!
《上海青年互联网学习报告》出炉!原来,上海高学历女性更青睐在线学习
人民日报评论员: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
除了《樱桃小丸子》,我们也曾向这些经典的漫画挥手告别。里面有你的童年吗?
习近平给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代表回信
“中华第一高楼”新添匠心馆,珍藏源远流长的中华经典工艺
想成为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么?中国文联提供深造机会
反派演得太成功也有错?“袁春望”关闭评论,周海媚退出微博
人民日报评论员: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小不点“淋”《大雷雨》:上海闻广艺术团演出经典剧目传承沪剧艺术
人民日报评论员: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开学季,习近平勉励青年学子
文汇深呼吸 | 给经典粗暴贴标签,文学阅读耐心去哪儿了
青年版阿凡提长啥样?这个家喻户晓的智者以年轻的姿态回归银幕
【丝路青年点赞中国】坦桑尼亚青年:“一带一路”有广阔发展前景(视频)
杨丽萍重新诠释现代舞经典:改编版《春之祭》将在沪全球首演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