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之辈》口碑炸裂,陈建斌谈表演——好演员能把杂耍变为艺术
近年来我们经常能在影视剧中看到陈建斌的身影,但距上一次在电影银幕上看到他,已过去三年。在拍过了古装片、战争片等各种类型的电视剧之后,他再一次踏上光影之路,主演电影《无名之辈》。陈建斌回应道, “电视剧对于我和观众都没新鲜感了,我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放在电影上。”
问:《无名之辈》这是您继《一个勺子》之后主演的第一部电影,这个电影最初是怎么吸引您的?
陈建斌:我很喜欢饶晓智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你好,疯子》,他是个有情怀的导演,能够关注比较底层人的生存状态,并试图在电影里表达他对生活的认识。我认为一个好的电影,不能只有娱乐的成份,还应该有人文关怀。加上我们俩都很喜欢贝克特(《等待戈多》的作者塞缪尔·贝克特),导演身上这些东西吸引了我与他合作。
问:您是怎么理解您所饰演的“马先勇”这个人物的?
陈建斌:马先勇因为家庭的变故,导致他跟他女儿、妹妹的关系都发生了变化。他希望能够重新获得父亲的身份,在女儿面前能证明自己。他希望生活能回归最初的样子。实际上,这一切根本不可能回去。他其实是在做一个徒劳的挣扎。
他身上吸引我的部分,恰恰就是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他明明知道这个事情是不应该这样的,也不会有好的结果,但是他仍然去挣扎,去奋斗。他认清了生活的本质,但仍然跟命运死磕。哪怕他那么的卑微,那么的糟糕,但他仍在坚守内心的尊严。
问:您考虑接下来是回归电视剧,还是继续往电影方向发展呢?
陈建斌:电影的时代已经到来,比起电视剧我更想拍电影。我已经拍过太多的电视剧了,我经常问自己,我在电视剧里还能演什么。无论是对我还是观众而言,电视剧中的我都缺少了新鲜感。接下来我还是会把重心放在电影上,不管是自己导戏还是自己演。
问:近年来,国产电影佳作频出,您认为好电影都有哪些要素呢?
陈建斌:好电影我认为要有价值,要有内核,如果没有真正价值,就算拍得再漂亮、再好看,我觉得也就是一段迷惑人眼球的光影。光影的背后,真正是什么东西呢?那个才是我在意的。我觉得要有漂亮的光影,光影散去之后,要有留下的东西,要有人思考的东西。
电影的时代已经到来,比起电视剧我更想拍电影。我已经拍过太多的电视剧了,我经常问自己,我在电视剧里还能演什么。无论是对我还是观众而言,电视剧中的我都缺少了新鲜感。接下来我还是会把重心放在电影上,不管是自己导戏还是自己演。
好电影我认为要有价值,要有内核,如果没有真正价值,就算拍得再漂亮、再好看,我觉得也就是一段迷惑人眼球的光影。光影的背后,真正是什么东西呢?那个才是我在意的。我觉得要有漂亮的光影,光影散去之后,要有留下的东西,要有人思考的东西。好电影我认为要有价值,要有内核,如果没有真正价值,就算拍得再漂亮、再好看,我觉得也就是一段迷惑人眼球的光影。光影的背后,真正是什么东西呢?那个才是我在意的。我觉得要有漂亮的光影,光影散去之后,要有留下的东西,要有人思考的东西。
好的电影,我看的时候,我就会很兴奋,觉得电影真棒,它给你带来很多希望,让你觉得生活有另外一种可能性,点燃你很多创作激情。
问:您觉得目前中国电影市场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陈建斌:可能我们最本质上的问题是需要好的剧本,才会有好的电影出来,数量有了,质量不能落下。
问:您心中的好演员都有什么标准?
陈建斌:我觉得好演员的标准就是,他可以使所从事的这个行业,变成艺术。比如说戏曲,很多年戏曲一直存在,直到出现了梅兰芳、马连良这样的大师,戏曲艺术上升为艺术。比如说电影,一开始像杂耍、蒙太奇,后来出现了卓别林、基顿、库不里克这样的导演,他们使这样的东西从杂耍变成了艺术。我觉得好演员的标准就是,他可以使所从事的这个行业,变成艺术。比如说戏曲,很多年戏曲一直存在,直到出现了梅兰芳、马连良这样的大师,戏曲艺术上升为艺术。比如说电影,一开始像杂耍、蒙太奇,后来出现了卓别林、基顿、库不里克这样的导演,他们使这样的东西从杂耍变成了艺术。
演员也是如此,演员一开始叫做艺人,但是很少把他称之为艺术家。在电影这个行业里,比如说像白兰度、德尼罗这样的演员出现之后,让所有的人觉得这个行业里面的标准提高了,他才能称得上是艺术家。
就是因为有他们这些人的存在,所以,无数个青年演员,年轻的演员,像灯塔一样,都奔着这个方向去,无形中就会使这些人的艺术造诣得到特别大的提升。
转自人民网,标题有改动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邢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