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我还能说三种语言!”市一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深入脑干“手术禁区”切除海绵状血管瘤

2019-02-25信息快讯网

“太好了,我还能说三种语言!”市一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深入脑干“手术禁区”切除海绵状血管瘤-信息快讯网

脑干是大脑的核心区域,同时又因其周围密布神经,常被称为手术的相对禁区。

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为一位外籍女性语言教师实施了脑干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手术主要过程在仅有4毫米宽的大脑缝隙中完成,手术团队小心穿过神经传导束之间的间隙,深入脑干约1厘米,成功切除了直径4毫米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表情、语言等功能均未受损,目前已顺利出院。

C女士是一位40多岁的阿根廷籍语言教师,能说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三种语言,近期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右眼皮下垂无法睁开,看东西出现重影。市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楼美清教授在问诊、检查后,发现患者脑干部位有一直径约4毫米的海绵状血管瘤,并有少量渗血。虽然瘤体只有一粒黄豆般大小,但却位于大脑的核心位置——脑干深部偏向左侧部位,如果破裂出血,就可能引起剧烈头痛、视力下降乃至丧失,甚至晕厥昏迷,危及生命。

“太好了,我还能说三种语言!”市一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深入脑干“手术禁区”切除海绵状血管瘤-信息快讯网

▲术中使用的镊子,尖端直径不到1毫米。(图片由院方提供)

另外,由于脑干左侧是优势半球,掌管语言、阅读、认知等功能,一旦受损,患者可能就不会说话、无法阅读。而脑干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控制着手、脚、眼、口等的活动,一旦受损就会导致其所支配的躯体相应部位“瘫痪”。这也意味着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术中有所损伤,会对患者的表情、语言功能造成极大影响,这对于从事教师职业的C女士来说简直是致命打击。

“手术治疗也同样存在风险。”专家坦言,“患者的海绵状血管瘤位于脑干深部,进入这一核心区域且不破坏其结构和功能,手术难度非常大。”

考虑到病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即使手术有风险,患者夫妇仍毅然决定尽快手术。神经外科团队立即安排患者住院,拟第二天进行手术。一切术前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只等次日的手术一举拿下血管瘤。

“太好了,我还能说三种语言!”市一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深入脑干“手术禁区”切除海绵状血管瘤-信息快讯网

▲图为顺利切除的海绵状血管瘤和血块。(图片由院方提供)

次日凌晨4点,一阵剧烈头痛惊醒了Crodia,她的海绵状血管瘤再次出血,必须马上手术避免脑干损伤加重。医护人员迅速到位启动紧急手术程序,早上7点,患者被推入手术室。

不同于普通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的操作空间可称“迷你”,主刀者需要在以零点几毫米为单位的空间内腾挪操作。患者的血管瘤在脑干中偏左侧位置,手术需要从头颅左侧颞叶进入,经过左半球进入脑干切除肿瘤,途中要经过大量密布的传导束和神经纤维。为确保手术安全,除了常规的手术麻醉及护理协助团队外,磁共振影像导航、神经电生理监测也迅速到位,为手术提供充分保障。

磁共振影像导航让操作者能够清晰地看到病灶部位的实时变化,以及手术时器械进入的位置和深度,寻找最佳切入点和到达病灶部位的路线,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大脑功能。考虑到Crodia的职业对形象要求较高,手术团队在她的眼睑、手、脚等部位都插上了电极针,实时监测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是否正常,以保证不损伤相应神经。

楼美清教授带领手术团队切开患者左侧颞叶部位的头皮,在颅骨上打开一个直径约3厘米的孔。在导航技术的引导下,手术团队操控头端直径不到1毫米的显微神经外科专用剥离子,一路避开大脑左半球的危险区域,达到脑干部位。在这里,传导束中的神经纤维就像密林一样,彼此间的缝隙只有0.1到0.2毫米。手术团队小心分开传导束中一个相对安全的间隙,用脑压板压住一侧大脑组织,仔细拉开4毫米宽的距离,让剥离子能够挤入脑干中。进入脑干深处7毫米后,顺利切除直径约4毫米海绵状血管瘤,并取出一块直径3毫米的血块。此次手术历时3小时,术后患者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护下,C女士的语言、认知功能3天后便完全恢复正常,之前所擅长的三国语言也一样都没丢,并于10天后康复出院。

>>>相关链接

警惕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相互缠绕成团状,形似海绵。由于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管结构不同于正常血管,没有内皮组织,非常脆弱,容易破裂出血。但其发病比较隐匿,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多在成年后发病。有家族史的人群要提高警惕,进行必要的筛查。

海绵状血管瘤多发于大脑半球、脑干和脊髓。发生于脑半球者,症状以头痛、癫痫多见;发生于脑干者,引起神经功能缺失,可表现为眼皮下垂、复视、手不能动等,严重者昏迷;发生于脊髓者,会影响走路。

专家提醒,若反复癫痫发作,突然发生剧烈头痛、眼皮下垂者应尽快到医院检查,做核磁共振检查就能及时发现海绵状血管瘤。


作者:记者陈青 通讯员胡杨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岁小儿无端“痴笑”,原来是脑肿瘤作祟,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女童成功实施错构瘤切除术
刚出生婴儿头颈上还挂着一个“脑袋”!多学科医生携手为出生4天女婴成功切除巨大肿瘤
这根留了4年多的管子不容易拔:龙华医院血管外科为血透患者重建生命通道
仁济医院江基尧团队《柳叶刀-神经病学》发文:中国颅脑创伤救治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为治疗神经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病变带来新希望!沪港粤三地科研团队联袂合作,揪出了在幕后捣鬼的蛋白
【新春走基层】江西萍乡:城市铺了"海绵" 百姓幸福感爆棚
大叔,你能做几个?哈佛研究:中年男性能做40个俯卧撑,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96%
汉字读音谁说了算?切莫忽视语言变化中的审美传承 | 文化视点
《白夜追凶》团队要拍国产《火星生活》,这次能赢过韩剧吗?
《流浪地球》开启“全球流浪”模式,28种语言版本在海外放映
绝症夫妇与时间赛跑,16岁入住同一家医院,24岁时亡夫留下爱的宣言:你是我的全世界
申城医院掀“厕所革命”,首个“最美医院卫生间”诞生在仁济医院
垃圾分类土方法走进东方医院医院病房,药师教你如何分类扔药品
内镜深入“弹丸之地”保命更保光明,长征医院救治罕见复杂颅底创伤患者
还在相信“放血排毒法”吗?关于血管的那些谣言,别再上当了!
小心吃出肝损伤!华山医院张教授教您如何预防把肝吃“坏”!
在跳动的心脏上完成超微创手术!无需开胸及切开心脏,我国自主研发世界首个经心尖二尖瓣夹合器进入上市前临床研究
沪上名医丨周俭:我喜欢做医生,那是我的职业
哥大学霸帅哥竟跑到非洲当卧底,他代表的中国青年,在世界树立积极的大国形象
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他的每根神经纤维都是爱国的”
徐汇再添复旦系医院:对标“中山标准”,徐汇区中心医院筹建为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医院
同一舞台两种语言,话剧《阿伽门农》打开国际戏剧交流空间
陈赓建了一所假医院,党代表们绑着绷带贴着膏药盖着毯子被抬进来——中共第四届全会原来是这样在戴笠眼皮底下召开的
长征医院首开“疑难肿瘤专病门诊”,让肿瘤患者少些“求医无门”
印度对巴基斯坦发动外科手术式空袭,投下1000公斤炸弹,两国冲突再度白热化
医疗科技新福音!英国实施全球首例老年黄斑变性基因疗法手术
重建听力新进展:全国首例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人工听觉脑干植入完成
遗传性肺癌患者的福音!上海市胸科医院专家团队在EGFR基因突变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打造智慧医疗“孵化器",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立 “AI大数据实验室”
南京大学万贤纲团队“渔网式搜索”揭秘近万种拓扑材料, 获Nature正刊关注
重获新“声”:我国首例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脑干植入术获成功
刚出生几秒钟的婴儿拉住医生手术服不撒手,照片发布后萌翻网友:瞧这暴脾气!
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与干细胞治疗高峰论坛今在沪举行
“机器人手术”10年:助医生开展高难度肿瘤切除术,国产机器人手术器械已在研
上海“世界首创”新药获国际认可,适用于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实体瘤的治疗,包括抗PD-1单抗耐药患者
携手华山医院,上海联通首创神经外科手术5G直播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