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 | 青团可以成“网红”,但传统节日更应是一种文化寻根
每逢清明时节,青团便成了苏浙沪一带当之无愧的 “网红”美食。
还记得几年前,上海杏花楼推出的“网红咸蛋黄肉松青团”引发了市民们的狂热追捧,即便是排队超过6小时也乐此不疲。今年,“鸡丝培根青团”“腌笃鲜青团”“Q心奶香紫薯肉松青团”……“老字号”们推陈出新的口味,使得青团的火爆程度超过了以往。而这一次,在“老字号”门前翘首以盼的,还多了许多年轻人。
不过,吸引年轻人争相购买青团的原因,不仅仅是“老字号”们别出心裁研发的口味迎合了他们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更是青团本身所承载的情感内核——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吃到家里长辈们从“老字号”排队买来的青团,一直是他们对清明节最美好的回忆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凝结成了一种舌尖上的记忆,成为他们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化最直接的生活体验。
正因为这样,青团、月饼、元宵等这些传统节日美食,每年都会应景地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一波关于甜咸口味之争,成为话题性的社交工具——当然,大家讨论的不仅仅是口味的孰优孰劣,更是不同地域习俗、不同生活记忆的交流与分享。可见,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这些美食之所以成为网红,是因为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记忆和体验让它们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并在社交媒体的不断传播和扩散中获得了新生。
传统节日食品能够变成一种符号,且成为网红,这启示我们,为什么不能进一步将传统节日自身也符号化,以此让它们焕发出新活力呢?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保持、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就是将传统节日演变为一种文化寻根,而这一过程恰恰是通过将传统节日背后的食品、服饰、庆典、吉祥物等作为文化载体进行重新品牌化而展开的。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日本:日本有着大量的传统节日祭典,如今这些活动充满了娱乐性和商业性,并且更加年轻化——春季赏樱花,夏季观烟火,如今这不仅仅是日本的传统,也是游客来到日本的文化体验首选。另一个例子是墨西哥的“亡灵节”:每年10月底和11月初举行的亡灵节晚会吸引成千上万人参加,这一融合了流行文化的传统,已成为超越国度的庆典。正因为这一文化特色,墨西哥成为世界上第六大旅游目的地。
今天,“老字号”们已经凭借“网红”青团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擦亮了自身品牌。可见,当传统节日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其中所潜藏的经济新动能不可估量。但这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把我们的传统节日本身也重新符号化,从而擦亮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文化品牌的金名片。
“一切的文化,除了物质的形式之外,都是以符号的形式而存在的。”来自海外的经验证明,无形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只有以深入日常生活体验、以有形的文化载体呈现,才能真正活在当下,并且越过地域的壁垒和文化的隔阂,直击人心。今天,“网红”青团已经走出江南,在全国范围成就了一次舌尖上的追忆。那么,随着中华文化复兴,将传统节日演变为一种文化寻根,还会远吗?
作者:陈瑜
编辑:施薇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