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待旦,随时听候生命召唤;责任重于泰山,命悬一线不轻言放弃。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誓做老百姓生命的守护卫士!”2015年6月首届上海市仁心医师奖的颁奖典礼上,老师徐亚伟的颁奖词中如是说,而他也是这么做的。
守护生命
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有一条通往生命的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十多年如一日、24小时全天候畅通。不记得多少次年夜饭,好不容易等到酒店翻台,一个急救电话打来,徐老师就得扔下碗筷;人们经常开玩笑说,深夜凌晨,徐老师睡着后,还得像兔子般竖起耳朵。
因为深夜凌晨,往往是心肌梗塞的高发点,很多患者救助不及撒手人寰,而十院心脏中心绿色通道的20余名医务人员,在徐老师的言传身教下,秉持“时间就是生命”的信念,无论乔迁、购房、租房都在就近2公里范围内。
金刚就是火练成的,成千上万场内部演练,成百上千场救命手术,每一位成员都练就一身“剑气”。十院心脏中心绿色通道自2001年开通以来,成功挽救了无数条鲜活的生命,为上海北区人民健康带来福音。1.32%的死亡率,使这条小小通道在国际心血管诊疗领域名声斐然。98.7%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成功率背后,体现了徐老师和他的团队精湛技艺,还有对生命的敬畏。
信任所托
从医36年来,徐老师多年如一日,尊敬每个生命,每颗心脏,从未与患者发生任何争执,从而使自己在医患关系空气紧张的氛围中,依然缔结了极好医患和谐关系,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依赖与赞誉。
作为全国知名的心内科专家,徐老师的病人很多,大多都是心脏方面的问题。他的诊室不是全封闭的,空间较小,座位背后就是一道走廊。如果不是跟着老师看诊亲眼所见,你不能体会仁心医师和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能不能把门开大一点?”一位患者走进来对徐老师说。
老师一抬头,一辆垫着枕头、被褥,盖着被子、把病人裹得严严实实的轮椅车正在想办法推进来。
“不要进来了,我出来看!”
他大手一挥,戴上听诊器,就大步走到了门口。
看病历、问诊、查体, “还是考虑炎症,这点心包积液不需要治疗的,”徐老师告诉家属,从片子上看,患者是少量的心包积液,需要做个心脏超声。“我给负责心超的孙主任打个电话。”徐老师拿起电话:“孙主任,有一个病人行动不方便,你给他开个绿色通道。”
放下电话,徐老师详细指点了行动不便的病人家属如何找到孙主任,如何优先就诊。
对徐老师来说,主动走出诊室,是再平常不过的举动。这举动和对每个病人进行科普,本质上并无区别,其核心都是:通过医生的主动,迅速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
出于信任,患者相信医生是为他们的利益而考虑;出于信任,患者才能放心地把“心病”交给徐老师;出于信任,徐老师的“心药”才会屡奏奇效。作为人体最致命的器官之一,心脏疾病无小事。能解除“心腹大患”的医生,一定是“推心置腹”之交。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从步入神圣的医学学府的那一刻起,徐老师就深知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重大使命。在普通人的眼里,一天一夜转瞬即逝,而对于徐亚伟教授带领的团队,却用24小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把幸福、安全带给人民,把困难留给自己。
爱心无疆
虽然肩负科研、临床、教学等多项重任,徐老师仍带领我们积极参与救助贫困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爱心工程”活动,参与北川汶川地震处双心治疗……
他与科里的同仁先后数次沿着长征之路到达井冈山、鸡西、南昌、漯河、双鸭山、台前、赤峰、许昌、内黄、濮阳、安阳、平顶山、开封、佳木斯、遵义、会宁、小李庄、沭阳、大丰……无不留下医者的仁心;沿途直接义诊近千例,并参与培训当地的医生,给他们讲解手术关键要点,带他们一起做手术。当边区被医治的老人们握着徐亚伟的手说 “当年的红军又回来了”,此刻扛着红旗的带头人内心油然的自豪。当生者的双手终于能紧握我们泪流满面时,每当家属对医务工作者千恩万谢时,大伙疲惫的身子却共同爆发了爱情般的幸福感,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名医简介:
徐亚伟
男,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首届十大仁心医师、第二届国之名医。
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
作者:赵逸凡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