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上海地区成果展示及工作推进会在沪举办
今天下午,首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上海地区成果展示及工作推进会在上海大学举行。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冯刚、国家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副局长孙爱萍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高德毅、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上海地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分管负责同志及网络文化建设工作部门负责同志,上海部分高校学生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张文斌主持。
今年6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会同国家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联合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文化节以“传递网络正能量、争做校园好网民”为主题,由文汇报社、人民网、上海教育电视台、中国大学生在线、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联合承办。
此次网络文化节共设有大学生网络作品系列比赛、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网络传播、网络文明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成果展示与表彰等环节。根据网络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文化节设有微电影大赛、摄影大赛、网文大赛、动漫大赛、网络创新创业大赛等5项比赛,正在征集作品过程中,将于10月31日截稿。
网络文化节通知印发后,迅速在全国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各地各高校积极响应,陆续开展本地本校的组织动员和遴选推荐工作,形成了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生产、大力弘扬网络主旋律的良好氛围。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正是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一次集聚青年大学生积极向上向善的力量、共建网络文明的有效尝试,有利于提升师生的网络文明素养,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青春正能量;有利于挖掘展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有利于培养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新一代“四有”中国好网民。
与会各高校表示,在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生产过程中,要注重把握思想性,不断丰富网络文化产品内涵,网络文化作品要弘扬主旋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网络育人功能;要注重把握规律性,不断提升网络文化产品的影响,网络文化产品创作要遵循网络语言特点、网络传播规律,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要注重把握艺术性,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创作质量,网络文化产品创作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既要结合师生工作生活实际,又要体现师生的艺术素养和美的追求。要开阔创作的思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现和汲取精华;要创新传播形式,以接地气的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全媒体宣传,推动校园和社会网络空间进一步清朗起来。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上海地区首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上海地区成果展,共有30余所上海地区高校参展。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文汇报社等单位,围绕学校网络文化建设、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网络产品创作、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承办推进等工作,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介绍了各自的成果和经验。
据悉,结合首届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的开展,在上海高校内外,大学生网络文化建设深入推进,相关活动精彩纷呈、亮点频现。一是以质取胜,精心设计,成功传递网络正能量。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着力建设20多个语种外文网站群,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结合学校专业优势打造网络“法援之音”等网络教育平台,开展网络法制宣传、普法咨询、网络文明教育等活动。二是依托易班,共建共创,占领“网络文化”主阵地。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易班网络文化节”、华东理工大学的“易起攀升”和“易起绽放”等活动受到大学生们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三是以网为媒,与时俱进,开辟“互联网+”新模式。同济大学等高校用“互联网+”思维连续打造出“互联网+思想引领”、“互联网+学生服务”、“互联网+特色活动”、“互联网+体育健身”、“互联网+在线游戏”、“互联网+线下活动”6大模式,营造校园网络文化。四是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东华大学等高校的学生自主研发秋波等课程教学辅助系统,用“手机抢答”功能参与课堂答题,用“课程留言”功能随时向老师提问,把玩手机的热情转化为积极参与课堂的正能量。
会议还对第三届“我的中国梦·最美中国”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获奖作品进行了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