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真人秀:激发孩子创新潜能
17岁的柯帅和他的“弘禹号”无人机登上《少年爱迪生》的舞台。(节目组供图)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市科委联手打造的第三季《少年爱迪生》今晚开播,从17个国家和地区数千名小发明家中挑选出的38组选手将参与12期节目的角逐,胜者将赢得“年度四大少年发明”称号和去南北两极游学的机会。
经过前两季节目的锤炼,本季节目的理念更加清晰,将着重探讨少年爱迪生是怎样炼成的,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土壤输送“新苗”。
千里马常有,伯乐也常有
来自湖北的17岁少年柯帅,从7岁开始潜心研究无人机遥感技术,终于带着他的爱机“弘禹号”登上了少年爱迪生的舞台。不过编导与他的一次聊天中,却“挖”出了少年与“布鞋院士”李小文的一段往事。
柯帅的父母都不懂遥感技术,但儿子对此颇为痴迷,在遇到问题时,他勇敢地写信向我国遥感界泰斗级人物李小文院士求教,并且收到了回信。此后,书信成了大师与少年之间的纽带,柯帅一共收到李小文院士的7封信。最终当他做出可用于水质勘测的无人机时,李小文院士却在去年逝世。
柯帅从来没有见过李小文一面,却从院士的鼓励中坚定了做无人机的梦想。李小文走后,他的大弟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阎广建接过了指导柯帅的接力棒。《少年爱迪生》导师、主持人袁鸣把柯帅的成长归结为“被大师推着成长的爱迪生”。
另一位“爱迪生”与柯帅有着相似的经历。上海市建平中学的沈哲童从来没有进过真正的飞机驾驶舱,父母也不是飞行员,但他却发明了号称比现在的飞行员标准动作更加人性化的“飞行员操作手册”。
沈哲童的飞行知识来自于网上的飞行员论坛。在论坛上,他结识了一位ID为“陈一副”的网友,他经常为孩子解答各种飞行知识,而他在现实中的身份就是一名飞行员。在少年爱迪生的现场,他将验证沈哲童的操作手册是否适用。
《少年爱迪生》制作人王宁告诉记者,孩子走上发明之路总要有位“领路人”,或是父母,或是科技老师,但随着社会发展,现在“伯乐”的身份更是五花八门,整个社会对创新创业的热情也更加高涨。
向全社会传递科学精神
孩子在台上角逐最有创新的发明,这些发明将得到导师资源的孵化,实现最终蜕变,而事实上,整个《少年爱迪生》项目就是创新的产物。
去年,《少年爱迪生》以SMG内部竞标第一名的成绩,被送去真人秀强国英国孵化。不过刚到英国的王宁就被浇了一盆冷水,英国人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这个节目做不成,英国也没有现成模式可以“抄”。
在英国,科普真人秀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创业类的,人们凭着某种技能赢得评委的青睐;另一种是创客类的,创客展示创意,观众决定掏不掏钱,而《少年爱迪生》主打梦想牌,即便在全球舞台上,也是并不多见的形式。
王宁并没有气馁,她用当前一个流行的词——“孵化”,来比喻创作节目的过程:找到了揭示《少年爱迪生》是怎样形成的道路时,这个节目立起来了。
若论科普真人秀节目,《少年爱迪生》不算首创,但在上海市科委科普处看来,让更多的家长知道怎样激发孩子的创新潜能,比点评几个新奇的发明创造更有意义。“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少年爱迪生》不仅把院士、启明星等都拉到培养青少年发明家的圈子中来,还在全社会传递科学精神,这正是科普真人秀的价值所在。”上海市科委科普工作处处长曹宏明说。
如今少年爱迪生越来越多,也正因于此。
■本报记者 沈湫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