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为历史建筑编制专属保护使用导则
在杭州,有336处历史建筑,或隐于闹市,或散落在村镇郊野……如颗颗绚烂的宝石,为杭城平添了迷人的风韵。
历史建筑大多属于土木结构,历经沧桑风雨侵蚀后面临修缮保护,但很多够不上文保级别因而得不到《文物法》保护。如何修缮保护历史建筑,国内尚无标准,这也给历史建筑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带来困扰。近年来,杭州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一直在做一件事,为每一处历史建筑编制专属“说明书”———《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每一处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都将会“有法可依”。
一幢老宅尘封一段历史
在杭州枝头巷13号,有一座民国时期花园式的砖木结构别墅,它由两幢主体建筑(1号楼、2号楼)与一排附房组成。主人是嵊州人裘子南,该宅因此被称为“裘宅”。裘宅为较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是青砖实叠的中西结合的花园住宅。
裘子南经营洋务起家,1930年至1931年间在此购地四亩,营建裘宅。抗战爆发后,裘宅屡遭破坏。1958年,裘宅花园及厨房被毁,原址上后建了两层简易楼房。如今,由于老宅正准备保护性修缮,原居民都已搬迁。
记者在现场看到,如今的裘宅是一幢破败不堪杂物堆积的旧民居,1号楼的楼顶由于年久失修,砖瓦有的已经脱落,墙面上电线、电话线等杂乱无章地通向各个房间,主体房前搭建的绿色简易棚摇摇欲坠,房前也堆着各种生活垃圾。2号楼外墙保护相对完好,但屋内弥漫着潮湿的霉味,楼道内油漆已经脱落。只有从老宅的主体结构和中西合璧的玻璃门窗中,才能看出它的昔日荣光。
每处历史建筑都有专属“使用手册”
杭州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基础管理科科长楼舒向记者介绍,2004年,杭州市政府成立了历史建筑保护领导小组,2005年,设立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负责全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修缮整治等专业管理与指导;从2004年起至2011年,经过摸底排查先后公布了六批杭州市历史建筑名单,共336处。
“这些历史建筑大多权属性质复杂,有居民居住、商业使用、工业遗产等。为了更好保护历史建筑,2004年起,杭州市就相继出台了《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及《保护利用规定》等系列配套政策。2013年,杭州颁布实施了《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楼舒说,“这些历史建筑的修缮有了完整的审批流程,使用单位和个人不得再随意破坏或装修,不得改变建筑主体或重点保护部分。但新的问题来了,很多历史建筑内的居民或使用者对历史建筑并不了解,不知道如何修缮,施工不当反会破坏历史建筑。”
“每座历史建筑年代不一,建筑材料、结构也各不相同。有了《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后,在后续的修缮保护中,施工人员就能照着这本‘使用手册,,有的放矢,修旧如旧。”楼舒表示。
记者翻看了刚刚编制完成的裘宅“使用说明书”———《裘宅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导则里,裘宅的“前世今生”都被详细记录在案,编制小组更是通过现场踏勘、拍照、手绘平面与立面图的方式,将裘宅每一处建筑的特色之处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作了记录,并附上了详细的测绘数据。同时,导则为建筑内部详细标注出重点保护部分和一般保护部分。什么地方可以改建、什么地方不能改建、如何改建等都有详细指导意见。小到地板、窗户,大到墙壁粉刷、结构横梁都有详细的标注。
“我们按照‘一处一册,的编排形式,逐步完成《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的编制,为每一处历史建筑量身定制一本专属的‘使用说明书,。”楼舒表示,目前已经完成了80处历史建筑保护导则的编制。
报驻浙记者 蒋萍 通讯员 刘海波 (本报杭州4月14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