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起科技创新的“火炬”

2016-07-25信息快讯网

开栏的话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国家高新区经过20多年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龙头”,拉动了 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了我国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

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进多个国家高新区调研采访,进厂房、看企业,与高新区管理者座谈,感受高新技术企业茁壮成长、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从7月24日起,新华社开设“调结构转方式?国家高新区调研行”栏目,讲述国家高新区以科技创新促转型、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融入全球经济格局的故事。

146家国家高新区集聚了31160家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25.37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实现年均增长17.4%……经历20多年建设发展,国家高新区如同“火炬”,成为中国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着标志性引领作用。

让创新之“树”枝繁叶茂

中关村,老牌的国家高新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孕育了280多家上市公司,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2015年,中关村企业专利申请量突破6万件,获专利授权34946件,同比增长52.2%。中关村技术交易额超3000亿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中关村企业正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

激发科技发展的新动力,国家高新区如同创新进步的“火炬”,引领着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

“20多年来,国家高新区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市场和政府的结合、中央与地方的结合,科技创新资源迅速聚集,科技企业快速成长,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探索了经济发展新模式和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新机制。”科技部高新司司长秦勇说。

聚集大量创新要素,国家高新区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载体。2015年,国家高新区内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达4521.6亿元,占全国企业的31.8%,全部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

高技术集群为经济创造能力提质增效

平均每小时新注册一家科技型公司,三星、强生等上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先后入驻,资源聚集效应不断凸显……西安高新区承担着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的全新使命,这里以统筹创新要素、畅通转化通道、推动创新创业、提升开放水平的一系列“组合拳”,不断激发出自主创新活力。

济南高新区拥有齐鲁软件园、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汇聚浪潮集团、中创软件、华天软件等知名企业,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在大数据领域,浪潮集团打造“数据工厂+数据产品+数据电商”的大数据产业形态,推动数据开放、数据交易和创新应用。

国家高新区形成了支撑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企业群体,持续集聚创新创业要素与主体,涌现出一大批以创业咖啡、创业苗圃、新型孵化器为代表的众创空间。“天使投资+合伙人制+股权众筹”模式正在成为我国的重要创业模式,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国家高新区的价值导向和生活方式。

政府权力“减法”换取创新创业“乘法”

从“无为而治”到“顺势而为”,这是天津高新区秉承的理念,为科技小巨人企业的诞生、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国家高新区围绕创新创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在科技和经济结合、科技和金融融合、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人才聚集、新型创新组织发育、产城融合、国际化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探索,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新四条”“黄金十条”“科技新九条”……国家高新区因地制宜的政策措施,极大程度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同时,集聚了一批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科技服务机构和园区运营机构,形成较完备的投融资体系,优良的“园区生态”让创新创业再无后顾之忧。

转型升级,引领未来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三个面向”对国家高新区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到2020年,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创造能力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基本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范式,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四个率先”:

率先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生态;率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高度活力的新型产业体系;率先形成经济、科技、生态有机统一、绿色、协调、共享的科技社区;率先形成全球链接辐射广泛深入的国际化发展平台。

点燃科技创新发展的“引擎”,国家高新区也必将如熊熊燃烧的火炬,引领科技创新未来发展之路。

新华社记者 杨维汉 荣启涵(据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为供给侧改革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我们正在跨越创新的“质变门槛”
上海都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在市农科院揭牌
上海嘉定科技创新核心功能区发展蓝图
科技成果转化,光有政策“春风”还不够
为赴美巡演预热,舞美视觉创新——音乐剧《国之当歌》新版上演
“纸变钱”,科技成果转化破困局
快去抓比卡丘,这个黑科技让懒宅患者都能走出家门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提速 创新趋浓渐成风云
减负背景下如何选拔创新人才
韩正:科技兴市、文化兴市是上海面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走出科技兴市文化兴市之路
十届市委十二次全会举行,保持勇气锐气朝气把握大局改革创新
创新合作理念 增添合作动力
沪上8家小清新的云南菜馆:拉祜纳云南时尚餐厅等
“生死关头豁出去!”堤坝上擎起鲜红的党旗
一出政治大戏难解奥林匹克危机
2016上海高考已录取3.6万人 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创新高
杨雄向市人大报告 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高涨
一元购:创新众筹还是危险赌博?
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开幕
全国首套房贷利率再创新低 沪仍为利率九折
最时尚、最创新的饮茶方式 当中国茶文化遇上西方胶囊机
沪“马大嫂”体验高科技农业 农博会首将大棚“请进场”
沪上夏日 最清新的20款抹茶甜品
习近平以体育情怀点燃中国复兴新火炬
上海量子科技呈多点领跑态势
深空·深海·深地·深蓝 ———“十三五”科技创新“深”意何在
上海为青年科技人才脱颖搭“天梯”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