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高桥村党总支书记王晓峰创新工作机制

2016-09-26信息快讯网

 

王晓峰(左三)在村社会事务管理服务站了解外来人员的情况。本报记者赵立荣摄

奉城镇高桥村是奉贤区较早发展村级经济的实力村,来此“淘金”的外来人口也逐年增多,于是成了一个市郊典型的“城中村”。尽管全村居住着8200多名外来人员,但是几年来,高桥村的治安案件却显著下降,连续多年保持着“零上访”纪录,新老村民和谐相处,高桥村成了“新村民”安居乐业的温暖港湾。2015年,高桥村获评第六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这是本市获此殊荣的唯一一家村级单位。

村民们都说,“城中村”变身“示范村”,全靠好书记王晓峰。身为村支书,他不仅通过壮大村级经济造福百姓,更靠创新工作机制破解棘手的沪郊“城中村”管理难题,让新老村民都能安居乐业。

“老乡管老乡”破解综治难题

高桥村户籍人口1400多人,常住人口更少,但外来人员却多达8200多人,来自安徽、四川、河南等十多个省份。他们生活习俗、语言思维各不相同,给村级管理、环境卫生、违章整治、计划生育等许多工作都带来了巨大挑战。

王晓峰和班子成员通过对“新村民”进行集中走访时发现,“新村民”普遍有个特点,即都是亲戚或同乡扎堆住在一起,那何不从中选出一批有威望的人,引导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2012年9月,高桥村在奉贤区率先成立来奉人员党支部和管委会,曾在安徽老家做过村主任的张明好,被选为党支部副书记和管委会副主任,这让高桥村“新村民”有了归属。因为语言通、习惯通、情感通,老乡、亲戚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凝聚力,“老乡管老乡”事半功倍。

由于外来人员来自五湖四海,王晓峰根据实际情况推出了“五户一协管”机制,将全村212户房东的1420间出租房化整为零,只要出租房屋各项指标都达标,每五户租赁房组成一个“大家庭”,每家都有一名由“新村民”自己选出来的“家长”。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很多矛盾纠纷都能在“家”中顺利得到疏导和化解。自从有了384名“家长”,新老村民和谐相处,村容环境卫生整洁。

“五户一协管”机制的另一个作用是汇集民意更方便了。“新村民”提出办理居住证、就业等不方便,村委会就为其提供办理临时居住证、就业、计生、子女上学等的便利条件,还“众筹”建起了一座面积800多平方米的幼儿园;“新村民”提出用水难、用厕难,村委会及时建起十座公厕,解决了难题。2012年,高桥村组建由来奉人员和本地居民共同参与的群众文化团队———海融艺术团,并新建乡贤法治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活动场地,加深来奉人员与本地居民的交流和互动。

“为村民当好这个家”

十年前,王晓峰即将上任村党总支书记之际,高桥村被列入奉城镇经济开发中心,原集体经济也随之改制为民营企业。上任后的王晓峰面临着一道艰难的选择题:要么用光几十年积累的企业转制款,坐等开发;要么将这些积累通过投资发展再生产。他左思右想,不能坐等,只有靠创新发展,才能让集体经济的活水长期普惠村民。

通过论证,王晓峰带领村两委班子大胆决定:建造2.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筑巢引凤。很快,38家科技型企业先后落户高桥村。

通常,企业如何经营那是企业自己的事儿,而王晓峰却把为企业服务作为村委会的重头工作。他搭建了一个村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交流沟通信息的平台———企业联合会,并引导企业的流动党员组建起四个企业联合党支部。

落户高桥村的艾格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200多名员工的规模企业。厂过来了,员工用餐却成为一大难题,小食堂无法满足需求,公司只能在外面订客饭,可冬天菜凉夏天菜黄,还要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得知情况后,王晓峰索性在村里办起一个“企业食堂”,专供高桥村的企业员工解决工时用餐。企业老板们深知,这家“企业食堂”不盈利,个个都心存感激。

企业联合会及时解决企业的各种困难,拉近了村委会与企业的距离,还让原来不相往来的企业开展定期交流,互相介绍客户;在企业联合党支部的促动下,许多企业建起了图书室,举办各类讲座,开展职工才艺展示、体育比赛等。王晓峰也被落户高桥村的企业亲切地称为“娘家人”。

这几年,高桥村村民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红利”:村主干道改扩建了;200多户村民的房屋实施了“穿衣戴帽”工程;黑臭河浜整体改建成了600多平方米的花园;村里还出资200多万元,修建家风广场、文化长廊等,引导村民形成好家风、好乡风、好民风。

2014年,高桥村作为奉贤区首个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率先踏上“破冰”之旅。从试点方案的出台、经济合作社的成立,到股权的确认、股金的分配,无不凝聚着王晓峰的智慧和心血。2015年2月6日,首批120多万元股金全部按额分配到村民手中。

如今,高桥村可支配收入已从原来的20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00多万元,村固定资产从原来的200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600多万元。王晓峰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自己身为村里的父母官,就要为百姓谋福利,为村民当好这个家。”

人物小传

王晓峰,奉贤区奉城镇高桥村党总支书记。他一心一意扎根基层,面对全村居住着8200多名外来人员的现状,创新工作机制,破解管理难题,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琐事”,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高桥村也由此获得第六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成为上海市获此殊荣的唯一一家村级单位。

报记者 薄小波

沪颁出不动产统一登记“第一证” 奉贤区率先实施
远看青山绿水近看人文天地 ———松江区以创新思维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盘点大佬们的第一份工作:李嘉诚是泡茶小弟
上海市委副书记应勇被任命为上海市副市长
工作这些年,你的饭补涨了吗?
老工业区转型发展 宝山打造“一号创新带”
严东生将我国无机材料领域带向国际前沿 “急国家之需”激发毕生创新激情
扶持创新减免企业所得税123亿元
就算吃狗粮收入还比你高 日本奇葩高薪工作
大闸蟹国庆前售价创新高 二两左右雌蟹28元/只
全国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韩正向老干部通报当前全市重点工作
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科创上海:风逸惊才此间来
美国人坐等首场大选辩论会
上海追逐国际一流创新人才再提速
用知识产权点燃创新激情
中国年轻一代催热临时性工作
错简历没法给你找到好工作
普通家庭孩子难觅好工作,只因太用功?!
自贸区促上海海关31项制度创新开花结果
《我辞了在编教师工作》看哭了10W?!
创新生态布局中 | 上海打造全球技术转移网络大节点
“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大力建设各类功能型平台 在创新蓝海中布下一片“珊瑚礁”
上海拟推物业服务收费标准调整机制
申城小店生存状况调查:工作9小时以上是常态
复旦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党委书记上任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两年来文艺新气象巡礼
好人耀仔:一位宁德村支书的45岁人生
上海完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金砖机制:全球“善治”主要动力来源
村支书周炳耀的最后一天
村支书周炳耀:遇难时随身钱包里只有29.5元钱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