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空间科学任务全面启动 中科院将面向全国征集“任务单”
本报北京12月1日电 (驻京记者郭超豪) 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继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并取得初步科学成果后,我国“十三五”空间科学任务现已全面启动,争取在2020年前后,发射爱因斯坦探针(EP)、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WCOM)、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小卫星星座探测计划(MIT)、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等多颗科学卫星,实现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科技三会”上强调,浩瀚的空天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有待探索,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响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落实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科学院决定由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瞄准未来10至15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需求,面向全国空间科学相关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及工业部门,征集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
据悉,参与本次征集并通过遴选的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将获得经费资助,并有希望经过进一步遴选,在“十三五”时期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空间科学背景型号项目或预先研究项目中予以支持。
“十三五”空间科学任务计划卫星简介
爱因斯坦探针
科学目标:发现和研究各种尺度上隐身的沉寂黑洞;探测引力波暴电磁波对应体并精确定位;系统性地深度探测和研究各类X射线暂现天体,快速定位并发布预警。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
科学目标:同时观测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形成规律;观测全日面太阳矢量磁场,研究太阳耀斑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与太阳磁场之间的因果关系;观测太阳大气不同层次对太阳爆发的响应,研究太阳爆发能量的传输机制和动力学特征。
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
科学目标:将首次开展全球水循环关键要素的多要素、高精度、同时相综合观测,实现对地球系统中水的分布、传输与相变过程的机理及水循环系统的时空分布特征认识上的突破;揭示全球变化背景下水循环变化特征,深化理解水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作用的科学规律。
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小卫星星座探测计划
科学目标:围绕地球空间暴的起源与演化和行星大气演化两个重大科学问题,聚焦于电离层氧离子上行;深刻理解上行离子加速机制与传输规律;揭示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过程及在空间暴触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幅提升对空间暴的认知水平和预报能力;研究地球粒子外流和逃逸过程,深化对行星演化的理解。
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
科学目标:揭示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大尺度结构和基本模式;认知磁层亚暴整体变化过程和周期变化;确定日冕物质抛射事件驱动磁暴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