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暨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在沪举行

2016-12-18信息快讯网

本报讯 (记者姜澎)昨天,第二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暨第一届“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举行。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 (JamesAllison) 以及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Honjo) 因其在人类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获颁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并将分享300万元人民币奖金。

 

第二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暨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在沪举行-信息快讯网

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评审委员会由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担任主席,多名诺贝尔奖以及菲尔兹奖获得者担任评委。

此次获奖的詹姆斯·艾利森为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教授,他首次发现阻断CTLA-4能够激活免疫系统的T细胞攻击癌细胞,同时研发出世界上第一种用于免疫-肿瘤疗法的CTLA-4抗体。另一名获奖者本庶佑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首次发现PD-1是激活T淋巴细胞的诱导基因,其后续研究揭示了PD-1是免疫反应的负调节因子。

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菲尔兹奖获得者沃恩·琼斯 (VaughanJones) 在接受采访时称,在此次评审中,评审委员们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因为此次评奖的最重要标准,是科学家从事的研究既是基础研究领域又对现实应用有很直接的推动作用。最终这两位科学家获奖,是因为他们从事的都是癌症治疗的研究,而且他们的成果会对大量的人群产生作用。更引人入胜的是,他们的研究并非对癌症细胞直接作用,而在于通过影响人类的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症。在评审委员们看来,这样的发现并非出于偶然,而必须是基础研究达到一定程度后,对科学有了深刻的理解,才会产生这样的发现。对这类成果的奖励,有助于鼓励年轻人提升对基础研究的兴趣,以及有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基础研究。

在大会主论坛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杰·科恩伯格 (RogerD.Gornberg),狄拉克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资深专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迈克尔·乔丹(MichaelI.Jordan) 等知名科学家,分别就人类疾病治疗、计算的量子飞跃、计算思维和数据科学等主题作大会特邀报告,分享有关领域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成果。丁肇中以“AMS实验在国际空间站上五年的最新结果”为题作论坛专场报告会。

“复旦科技创新论坛”由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高等学术研究院承办,中植企业集团赞助。论坛从2015年开始举办,旨在通过搭建全球视野下的交流与分享平台、聚焦全球科技前沿领域和创新趋势,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支持。

亚洲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举行
“十三五”空间科学任务全面启动 中科院将面向全国征集“任务单”
复旦药学院益母草碱项目以1.5亿元转让
中英基础教育论坛:让每个年轻人获得更好教育
浦东老港农业玩科技范儿 “垂直农场”试验流水线种菜
上海崇明东滩“鸟中大熊猫”数量达91只 创新纪录
中国南海研究2016年度论坛举行
创新创业将迸发出巨大能量
调查称香港学生科学能力大跌 排名第九不及台湾
全国首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税收优惠案例在沪成功落地
以创新“钥匙”开启中国经济新动能
传承福寿沟水利科技文化内涵
吸引海外人才来沪创新创业
售价7.99万-13.49万元 一汽-大众新捷达创新上市
复旦脑科学研究新发现:控制脑内杏仁核可消除恐惧记忆
让每个人都愿意亲近科学与创新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回应网络流传孙祥就医资料:已展开调查
上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将进入国际交易平台
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提宝贵建议 韩正会见丁肇中等国际知名学者希望
丁肇中沪上介绍AMS-02上天5年获得的成果
创新创业失误失败可视情免责
从科学到投资,大道至简——专访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狄拉克奖获得者张首晟
铺路清障,让创新回归本源
上海科技馆迎15年来首次大修 累计接待观众5900万人次
十届市委十四次全会举行,全面增强“四个意识”,着力深化改革攻坚,持续推进创新发展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努力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
开放创新是上海的立市之本
2016年中国全媒体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
国资高峰论坛聚焦改革新路径
创新驱动是振兴实体经济的着力点
“科学实验室”进小区 高校教授为青少年研发科普课程
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怎么核定更科学
2017年的这些科学事件 值得我们期待
用爱和科技守护“鸟儿天堂”
春节“红包大战”或有新玩法 今年的主题是“黑科技”?
高校自主招生唯分数论?复旦:面试分数可将笔试分数颠覆
复旦大学公告博士学位论文抄袭事件的处理结果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