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数学成绩,聪明的家长都这样做!

2017-11-24信息快讯网

“数学太难了”,每次看见学生们谈及数学,都唉声叹气,抱怨不断。成绩差点的学生,每周末都要去奥数班,买各种真题模拟,展开题海战术。

力求通过实战,做大量的题目来提升自己数学成绩。可是一到考试,明明平时都会的题目,却都做错了。数学成绩不理想,回家又要挨骂。

其实,学数学光靠做大量的题目是无法解决本质问题的。孩子数学成绩差,实质是基础知识薄弱、解题思路不熟悉、分析能力不足造成的。

如果家长让正在学习基础知识的中小学生,开始盲目采用“题海战术”势必会将一些错误的答案、误解的知识也巩固了下来,加大了纠正难度,容易形成了“一错再错”的恶性循环。

所以,想要提升孩子的数学成绩,下面这几点十分重要!

简单小题别老做,多做综合性题目

让孩子做大量相同的题目并没有实质性帮助,相反,重复练习相同题目会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孩子没心思再学习。实际上,做题目不在于多而在于有效。

应用题、推算题、方程与不等式所涉及的知识点多,要求孩子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和活学活用。家长要督促孩子多总结题型和对应的思路,公式理解到位,题目一看就知道要考什么。

遇到自己完全不会的题目,先花10分钟尝试解答,超过时间仍然无法解决就直接看答案,或者找老师讲解。因为,迅速找到题目突破口,且能够举一反三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认真审题,养成规范的解题习惯

在读数学题的过程中,家长要让孩子养成读题边勾画的习惯。看见含公式、数字、符号的字眼、不理解的地方都用画线、画圈标记出来,减少审题方面的遗漏。

答题环节,一定要书写细致、工整,尤其对数学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孩子书写模糊,小数点的位置写错了,漏泄了一个“0”。升学时,差一分,就比别人低10个名次。

做完后要认真检查有没有漏题或者书写模糊的情况。若是考试,多花5分钟核对一下自己标记的选项和自己最终写上的答案是否一致。如果检查习惯养成了,对以后学习大有帮助。

将老师讲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让孩子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不懂的积极提问,在解题之前,多阅读数学课本熟悉基础运算、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知识,接着做后面所配的习题。

做笔记实际是对数学内容的浓缩提炼,会比较、会分析。将类似的、易混淆的公式、定理和规则加以区分,训练孩子的求异思维,方便掌握“一题多变、多解”的解题方法。

多让孩子参加数学竞赛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做出合理的判断,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鉴别能力。

每天花15分钟,更新错题本

很多学生有建立错题本的习惯,却没有统一的格式和方法。一本优质的错题集,能清楚地展示出自己知识漏洞所在,让孩子明确复习方向。

第一步:错题总结整理

错题集应分为平日练习、试卷、真题、笔记4个区域。收集不会做的题、记忆与概念模糊的题、会做却做错的题,分析原因,找到问题出处。

第二步:使用规范格式

建议孩子可以把一页纸分成左右两栏,左边记录题目,用黑笔;右边标明解题的正确方法、答案和这道题相关的原理,用红笔写。复习时,纸张对折,即可把左边的题目当新题目来做。

提高孩子数学成绩,聪明的家长都这样做!-信息快讯网

第三步:定期更新内容

数学试卷题,建议孩子将难题用剪刀完整的裁剪下来,装订好,放在密封袋里。定期更换新的错题,把已经理解的题目拿出来。这样法能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收获成就感。

提升孩子的数学成绩,奠定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考验的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家长注重培养孩子数学的时候,也别落下其它学科。只有各科综合发展,同学间的差距才能缩小。

中国数学会揭晓华罗庚奖、陈省身奖、钟家庆奖
父母的“唠叨” 其实是给孩子喝毒药
孩子爱吃手 家长要警惕是否“压力大”
这三种“好话”不能对孩子说
学前孩子的这些“行为密码”,父母必须读懂
构建孩子完满人格,情感教育不可少
宁夏叫停“家长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检查作业、签字
家长和老师如何当好孩子“登山时的拐杖”
家长该以怎样的心态参与家校互动
全球男女平等水平十年首倒退 日本排名刷新历史最差成绩
亲子手工作业次数多要求高,家长无奈“包办”感叹像“开挂”
沪教育考试院发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区域成绩分析报告
2017年上海市成人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成绩周四公布
2017年下半年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成绩即将公布
2017国家司法考试成绩将于21日公布 合格分数线为360
川普作息表被刷屏,每天只睡4小时!为啥美国人睡那么少还照样精力充沛?
不想教育出“白眼狼”的孩子 这4点从小就要教给孩子
读懂PISA,不仅是一份成绩榜单
越“乖”的孩子 独立能力越差
孩子的5个心理障碍你懂吗?
家长 拒绝孩子时别犯这些错
家长别溺爱!孩子娇气要治理
孩子这些小动作暗示缺乏安全感 家长再不重视就晚了
家长应常对孩子说“你来”
那些从小成绩就好的孩子,到底赢在哪里?
陪读家长“职业使命”引健康风险 如何应对多重困扰
稳中有进,一份提气的成绩单 ——2017年中国经济回眸之一
做学术研究,有时像解数学方程
著名数学家杨乐院士:全民学奥数走向不健康轨道,填鸭式技巧传授泯灭孩子数学热情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