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孩子的这些“行为密码”,父母必须读懂

2017-10-27信息快讯网

 

学前孩子的这些“行为密码”,父母必须读懂-信息快讯网

在幼教专家看来,科学育儿的前提是要读懂孩子的“行为密码”,学会用放手、等待的方式来陪伴和照料孩子,让孩子获得发展和成长。

■本报记者 张鹏

我的孩子为什么每天喜欢玩“马桶”? 每天到楼下接妈妈下班的宝贝,为何在楼梯上遇到了妈妈却放声大哭? 当朋友的孩子到家里来做客,宝宝不肯分享玩具,这种行为应该遭到家长的斥责吗? 在日前举行的2017“育儿加油站”上海科学育儿指导公益活动中,上海市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主任、特级教师茅红美分享了一系列生活案例和研究成果,向家长们解释育儿应遵循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方式。

生活中“常见”的育儿方法未必正确

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会有许多看似不当的行为表现,让家长们头疼不已,许多家长便会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但育儿专家却提醒家长们:这些纠错的行为本身,可能反而会影响孩子某种能力的发展。

先看这样一个案例:每天傍晚,两岁的开开都要和外婆一起下楼,迎接下班归来的妈妈。一天,妈妈回家早了一点,开开高兴地像往常一样下楼,走到一半却在楼道里与妈妈相遇。开开随即大哭起来,要求妈妈走到楼下重演日常的场景。问题来了:开开的做法有错吗?

看着满脸疑惑的家长们,茅红美接着说道,“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家长会把开开批评一顿,然后拉着孩子直接回家。但其实,开开的做法完全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规律。因为开开正处于秩序敏感期,会对突然的变化感到无所适从。”

茅红美提醒家长,不要小看了秩序期的发展,良好的秩序感会给孩子的未来奠定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社会规则意识。她建议,家长们在面对类似的案例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孩子共度秩序发展期,在可能的条件下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如果已经和孩子商榷好了某种规则,家长也尽量要遵守。

小男孩心心已经三周岁了,但还不会与人分享。每次家里来了别的小朋友,心心都表现得很“小气”:小汽车不给玩,图画书不给看……家长着急了,一把抢过玩具塞到小客人手里,还在事后批评了心心。

在茅红美看来,心心表现出的“自私自利”其实是一件好事,这是两三岁的孩子在逐步建立“自我”概念的过程。此时,孩子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通常情况下,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来自特定的财产和动作,他们花大量的时间来证明拥有这些东西。

“只有先学会拥有,才能逐渐懂得分享。孩子们自我意识的建立,对于宝宝的亲社会性和道德发展都至关重要。”茅红美建议家长们,在这个时候,应该允许孩子保有“最爱”的私心,不能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在鼓励和赞美的前提下,引导孩子逐渐学会分享。

识别孩子的“密码”才能陪伴孩子更好成长

如何读懂孩子成长的“密码”? 茅红美列举了九种幼儿发育过程中的敏感期:0-6岁是感官敏感期,1.5-4岁是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0-6岁是动作敏感期,2.5-6岁是社会规范敏感期,4.5-5.5岁是阅读敏感期,6-9岁是文化敏感期,3.5-4.5岁是书写敏感期,2-4岁是秩序敏感期以及0-6岁是语言敏感期。

此外,婴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也具有各自典型的行为:1-14个月有口尝现象,4-15个月有位移现象,8个月开始有客体永存现象,6-10个月有陌生焦虑现象,12个月以上有语言泛化现象,10-36个月有“破坏”行为,18个月以上有“反抗”行为等。

育儿专家表示,对标这些量表,婴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现的行为和情绪,折射出的是孩子早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家长们只有读懂了这些“成长的密码”,才能陪伴孩子更好成长。

例如,父母带着宝宝搭积木,有时候宝宝会把积木到处乱丢,或者把父母原本搭建好的建筑体推倒。有些爸爸妈妈觉得,这是宝宝故意玩闹的表现。了解了婴幼儿成长的规律后就该明白,宝宝只有先“破坏”,才能重新“建立”,他们将积木“破坏”后,才会根据父母的行为进行模仿、搭建积木。

莫让电子产品声音替代亲子间的对话

茅红美发现,如今“85后”“90后”家长们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一方面,这些家长的育儿意识更强,他们会通过阅读书籍、浏览网页等多种渠道了解育儿资讯;但另一方面,这些家长有不少是“电子产品控”,他们与孩子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减少了,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部分声音替代了父母与孩子的对话。但研究表明,这些电子产品的声音对于婴幼儿的语言和智力发展没有更多益处。

事实上,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去年发布的指南建议:对于18个月以下儿童,不要使用亲子视频聊天以外的屏幕媒体。2-5岁儿童的屏幕时间应限制在每天1小时,应由成人选择高质量的内容与孩子一起使用,帮助他们理解内容,帮助他们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周围的现实世界里。

怎样的家长才算是“优秀”? 茅红美给出的答案是:会照料、会抚爱、会陪玩、会倾听、会沟通、会等待并且会放手的家长,才是优秀的父母。

在父母眼里 子女真的是“远香近臭”?
上海警方推防电信诈骗MV《当你老了》:呼吁子女多陪陪父母
国庆出行安全指南发布 外出最好避开这些时段和路段
今起5天,在上海开车、骑车、坐地铁、坐公交须留意这些交管措施!
重庆景区露天厕所算啥,这些公厕才是真奇葩!
赵薇的育儿经:教育孩子 不能太把孩子当回事
把孩子送入东京大学的在日中国妈妈,写下了这本日本教育实践手记
《中国人的历史:诸神的踪迹》为孩子开启中华文化寻根之旅
规范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行为,沪拟创建这448处样板路段、区域!
公安大学教授教儿童安全操成网红:简单易学让孩子避免受侵害
带“星星的孩子”走出孤独的世界
紧急提醒 在上海乘坐这些列车出行 请一定提前出门
一边为孩子倾其所有,一边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90%的中国孩子正在每天经受残忍的“精神虐待”
父母包办太多,孩子自主性欠缺:00后的教育问题引家长深思
划重点!十九大报告提出“本领高强”,包括这些方面!
学校就是要守护孩子的童心
10张图告诉你普通父母与智慧父母的巨大差别 你是哪一种?
父母的“唠叨” 其实是给孩子喝毒药
十九大后的这个展览,从“心”开始
构建孩子完满人格,情感教育不可少
这些5A级景区即将降价 最高降价一半!(图)
11月起这些重要新规将施行:在银行买保险要录音录像
孩子常吃甜食易得6种病 视力智商差
搞不定熊孩子 试试这些有趣的惩罚
如何保护好孩子的牙齿,干货全在这里
孩子要与负面新闻隔绝吗?
紧急通知!你的这些银行卡将被注销而且不会通知你
带上几十块钱 去魔都这些面馆吃面 好吃又管饱
三龄童被保姆拐走,父母苦寻22年找回
父母的这些行为,会拉开你家孩子和别人的差距!
女儿被占便宜妈妈却不理会 为面子父母能忍到啥地步
这些“恶劣”行为易让孩子自信全无
孩子的阅读世界,需要未知的冒险
送人没面,扔了可惜,孩子的旧衣服你是怎么处理的
新生儿宝宝该坐怎样的儿童安全座椅?沪医院为新父母开展培训
沪开展商品房销售价格联合检查!重点查处这9种行为
孩子的5个心理障碍你懂吗?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