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文化节艺术创客大赛成果展展示“生花妙手” 身边的创意,为生活注入亮点
现场展出用御窑金砖创制的艺术品,匠心独具颇见巧思。本报记者 叶辰亮 摄
■本报记者 李婷
看上去颇具创意的画作竟是用五谷杂粮、野菜的种子拼出来的;吊灯不仅能用来照明,还能感应温度、提示时间……2017年上海市民文化节艺术创客大赛颁奖暨成果展昨天在普陀区文化馆拉开帷幕,一件件充满奇思妙想的创意之作令人惊叹不已。
本次大赛以“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历时8个多月,共收到参赛作品千余组,包含了绘画、雕塑、手工艺品、平面设计、科技产品、生活用品等多个方面。这些作品无不出自市民对生活真切的体悟和感受,他们的“妙手生花”,为生活注入了亮点。其中,一批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的创新之作让人大开眼界。
御窑金砖,是中国传统窑砖中的精品,500年前为皇室御用,因质地坚细,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古时的工匠制作金砖时,要经过选土、洗泥、制胚、烧制、打磨和浸泡等29道工序,需耗时两年才能完工。而每座窑一次能够生产的金砖,至多不超过7000块,其中还包含相当数量的残次品。偶然的机缘,怡心斋团队收集到了部分御用金砖。在对金砖工艺、特性有了充分的把握之后,他们决定让其物以致用,将这些古时的“钦工物料”转化制作成现代文人雅士的“案头清心”———富有艺术气息的金砖壶承。由于金砖本身的材质细腻且透水性好,加上取自苏州园林海棠型的设计,为壶承增添了一份古朴高雅的意蕴。
立体剪纸、印有汉字部首的灯罩、留青竹雕臂搁等……传统文化在创客们的手中,焕发出了时代的光彩。而一批嫁接了科技和艺术的作品,让日常生活也多了几分未来感。本次展出作品中,还有能自主穿梭于废墟之间寻找生还者的“欧若拉地震营救灯”;提升运输效率、安全性的“乐递快递车”;在狭小的居室空间中可折叠的“智能浴室”,等等。这些作品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学生的设计,他们面向未来,为人们勾画出了美好生活的图景。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指出,创客在中国已经燃起一把火,能否燎原,还需要更多的平台使其作品落地,真正地融入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