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定位学界前万分之一“高峰人才”

2018-01-11信息快讯网

  由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建设的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日前升级至2.0版,科研领域从原有的288个扩展到333个,一举实现学科全覆盖。


    围绕上海人才高峰建设,平台聚焦世界一流顶尖人才,挖掘以诺贝尔奖、图灵奖为代表的十大国际顶尖奖项,26项国际重要奖项的获奖人信息,正在逐步完善美国“四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和中国“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院士等专家信息,通过成果与名誉双重定位学术界前万分之一的“高峰人才”。


    不唯论文,全方位多维度识才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厚植人才优势。近几年,上海相继出台人才“20条”“30条”,成效明显,已形成“人才高原”,但还缺少“人才高峰”,需要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然而,需要引进什么样的人、如何界定“顶尖”、怎么吸引人才,都离不开科学的人才数据库。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从世界最大医学与科学文献出版社之一“爱思唯尔”旗下300多种全球顶级期刊的300多万条文献数据中,提取十几万名研究者的数据,并与研发平台数据中心的4万多名专家数据进行清洗重排,梳理出包含10万名人才信息的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1.0版,于去年6月底上线。


    不过,以论文为主要抓手的筛选方式并不完善。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主任谭瑞琮表示,有些人才的强项并不在论文,比如成果转化能力特别强或拥有大量专利的技术型人才,以及广受资本青睐的创业型人才,若以论文发表数量和引用率等指标进行衡量,他们未必名列前茅,但却是提升上海创新浓度不可缺少的活力因子。


    以人工智能为例,目前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在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分布比例大约为1比1,许多专家的“顶尖”体现在专利而非论文上。为此,研发平台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出版社合作,对专利数、申请国、申请年份、专利类型、权利状态等诸多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和梳理,目前已初步实现2000名上海引进人才计划专家的专利数据关联,并形成一套相关算法。下一步,平台还将把全球创新企业的专家数据也纳入进来。


    深挖数据,精准绘制人才指纹


    目前,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2.0版汇集到的20万名专家中,覆盖7万名国际高层次专家,超过4万名海外华人和9万名国内专家。


    2017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有哪些人?2017年新增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是谁? 新年伊始,继原有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高层次科研专家”专题后,该数据库又围绕上海人才高峰建设推出两个新专题。


    谭瑞琮说,归纳数据只是第一步,有了大数据,关键是要能够挖掘出数据背后的深层次信息。以“2017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专题为例,它不仅列出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还对国家间入围人次和领域、国内城市间入围人数和分布、上海入围科学家历年情况等进行多维度分析,得出中国在入围人次上再创新高,诸多领域居全球前列等结论。据悉,今年起,研发平台将定期向社会发布这些经过深加工的人才数据报告。


    以人才引进的全生命周期来看,建立起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只做了一半,即通过大数据筛选和人工甄别,网罗起一个汇聚顶尖专家的数据库,而后半段———把合适的人才推荐到合适的岗位上,实现精准引才,还需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


    谭瑞琮表示,人才大数据是一座金矿,希望借此数据库与社会机构、企业共同深度挖掘,由此孕育出新的科技服务业。“通过数据再挖掘,能多维度立体化地勾画人才特征,在绘制人才科研指纹的基础上,为各大科研机构和企业精准推荐人才,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球揽才。”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之一 | 黄浦:刀刃向内推进政府自身改革
这一年,人工智能人才需求增长近两倍
申城新选拔106名“领军人才”
12月22日将出现祭扫高峰极值,交警: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
“世界上最美豪宅之一”竟在苏州,10亿天价如何来
上海8类人涨工资方案出炉 涉及技能人才、科研人员等
稳中有进,一份提气的成绩单 ——2017年中国经济回眸之一
大数据使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国家卫计委: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5亿数据由专门系统汇总
制定人才政策必须量体裁衣
制定人才政策必须量体裁衣
今明将迎2018春运企业团体订票高峰 已受理162批次
全面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 大数据揭示上海哪些小区最宜居
上海进入冬季儿科门诊高峰期 专家支招应对流感
上海今年首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举行 数据挖掘师成“香饽饽”
“世界上最美豪宅之一”竟在苏州,10亿天价如何来
美国彩民中37亿 据相关部门回应中奖的机会仅仅是亿分之一
基层数据上“云端”民生实事有着落
流行“育儿经”无法真正教会如何做父母
精准推送的不是信息,而是焦虑
长三角进入火车票预售高峰期
今年首批三项出入境新政推出,在沪工作外籍人才可兼职或自主创业
统计局回应部分地方GDP注水:地方数据不影响全国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AI人才争夺战,中国已经入场
武大回应李红良涉论文造假:数据不存在伪造,将进行二次调查
【经济实说·专家谈】2017经济数据好于预期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文联将建新文艺群体创作人才库 积极推进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定工作
人才培养要遵循规律
一部剧豪掷千万“买”收视率?假数据不破,真艺术难立
【大家谈】2017年经济数据传递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福祉
旅游业撑起世界经济十分之一
静安:依托大数据平台优势构建城市智能感知网
上海:研究社区工作者“胜任力”,筹建社区大数据云平台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