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每年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年轻人为何不愿穿“白大褂”?

2018-10-11信息快讯网

全国每年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年轻人为何不愿穿“白大褂”? -信息快讯网

今年开学季,全国部分地区出现了这样的怪象——过去异常火热的医学专业似乎遇冷,不少莘莘学子对从事医学专业望而却步。一些医学院负责人表示,医生这一职业风险大、门槛高、报酬低,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穿上“白大褂”。但即使这样,医学教育也必须是精英教育,需要历经从基础到实践,再到人文的系统培养过程。

60万医学生,仅10万人穿上“白大褂”

在甘肃省庆阳市农村,一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因无人学医而面临医务人员青黄不接的状况。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卫生院院长邵亚洲介绍,当地村医年龄结构老化,后继乏人问题突出,全镇村医年龄最小的43岁。

45岁的肖金镇张庄村卫生室村医邵玉宁说,自己曾动员女儿学医,但孩子以“没双休,晚上还出诊”为由表示坚决不干。全省虽然免费定向培养农村医疗人才,但受种种因素影响,村里选择学医的人越来越少。

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执行院长张连生表示,部分医学院临床专业依旧热门,国内医学院招生分数高,并不缺乏优秀的学生报考。

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医护人员的子女从医的比例非常低,以兰大二院为例,医护人员的孩子学医比例不到10%。中国医师协会今年1月公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45%的医师不希望子女从医。

记者在北京、甘肃等地采访医学院后发现,较之改革开放初期,医学生的吸引力有所降低,即使考取了医学专业,之后穿上白大褂者也明显减少。

“尽管我国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但真正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约10万人。”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张宏冰告诉记者。

全国每年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年轻人为何不愿穿“白大褂”? -信息快讯网

不愿意穿“白大褂”成因复杂

——执业环境变差,超负荷工作下难以“精益求精”。兰大一院心脏中心主治医师徐吉喆说,一些家属缺乏基本医疗知识,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认为医院就该是起死回生的地方,往往忽略了医疗的高风险性。甘肃兰州一名大四医学生蔡宏明(化名)说,“医闹”现象眼下有所缓解,但自己实习期间会碰见患者拿“百度百科”指挥医生治病,“有的病人不做安排的检查,也不签字,还质问医生是谁规定的,给正常诊治制造了麻烦”。

兰大一院急诊科主任褚沛说,大型医院越是优秀的医生越是超负荷工作,但医生也是有血有肉的,一个医生最好的工作状态是张弛有度、游刃有余,一边享受快乐生活,一边解除病人痛苦。“我不赞成多给一些钱,多加几倍的活,这会累死医生的。长期下去会造成精力透支,对病人也是不负责任的。”他说,医生在精力不好的状态下,手术或者思考过程容易出现偏差,过度疲惫也容易导致医患沟通效果不好。

——医学本科生择业高不成低不就。张宏冰说,在我国,省级医院基本只招博士、硕士,地市级医院至少要求硕士学位,部分硕士、本科毕业生去二甲医院,专科毕业生去县级以下的医院成为常态。通常,医学生不愿去小城市或乡下,即使愿意,还要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且只有证书没有学位,以后不准报考临床专业研究生,这意味着几乎没有希望再进入三甲医院工作。

全国每年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年轻人为何不愿穿“白大褂”? -信息快讯网

因此,应届毕业生大多首选继续考研,这是医学本科生不愿从医和医院招不到足够医生的重要原因。

——职业起步薪酬低,医路漫漫成才难。“30岁还向家里伸手要生活费,这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啊!”蔡宏明说,毕业后面临结婚买房的压力,还要规范化培训3年,其间没有工资可领,马上三十而立的他真心等不起。

张连生说,自己女儿本硕博学医连读8年,毕业2年后在苏州一家公立医院工作,工资加绩效为8000多元;侄女本科毕业,在苏州做医药代表,工作首月仅工资就有7000多元。工资偏低、就业心态等综合因素下,许多医学生纷纷跑去制药企业当医药代表,实在是有点浪费人才。

——各地医学院普遍扩招。张宏冰说,一些大学不差钱,没有招生压力。多数普通高校的经费来源与学生人数直接挂钩,只有少量政府财政拨款和学费,所以只得尽可能多招学生,影响了医学的精品教育特点。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质量不高,多数不能从医或找到理想的医院就业。

“即便医学人才紧缺,也不能不尊重医学教育规律”

想让更多年轻人穿上“白大褂”,还需要为医生提供合理收入,改革不完善的医疗制度,解决培养人才与基层需求脱节的问题。

首先,让医生获得合理收入,改革医学生培养模式。兰大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阎立新说,目前医生薪酬低具有普遍性,薪酬制度不能体现多劳多得原则。比如,甘肃对公立医院的工资基数参照普通事业单位,医生不能和公务员作同等对照。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前期投入成本大,工作后多处于超负荷状态,应尊重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合理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薪资。

张宏冰建议,可考虑学习美国的住院医生3至5年、专科医生2至3年的培养模式,出台政策鼓励和吸引医生到地方医院就业,缩小大医院与小医院医生的收入差距。

全国每年60万医学生仅10万从医,年轻人为何不愿穿“白大褂”? -信息快讯网

其次,大力发展地方医院,畅通基层医院人才引进渠道。阎立新说,2015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目前各地虽然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投入力度,但大部分都是给钱给物投资硬件,医学人才软件方面仍需要一系列政策配套,在个人待遇、职称晋升、事业发展上给予倾斜政策。

张连生说,医学生高不成低不就,还在于一些基层医院进人机制不畅。需要进一步改革基层滞后的选人用人机制,让医院用人自己说了算,打通医生进修晋升通道,使出台的新政真正体现尊医重卫。

第三,因需施教和精英教育并重。阎立新说,如今许多专业医学人才,不仅是小医院缺,大医院也很紧俏,如何保障医学人才有效供给,需要医学院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拿精神卫生专业来说,心理疾病治疗需求不断增大,但是医学院目前培养的该专业本科生非常少,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即便医学人才紧缺,也不能不尊重医学教育规律,翻倍扩招难免会出现教育质量滑坡。”阎立新认为,大学整体发展趋势是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但医学教育绝对是精英教育,需要历经从基础到实践,再到人文的系统培养过程才可以。

上海医学报考情况连续三年“回暖”,秘密何在?

而在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招生负责人高海峰表示,“越来越多优秀考生第一志愿选择医学专业,不仅意味着医学专业回暖,同时也说明医生这一职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医学院校的全国招生情况近年颇为“出彩”,在很多省份的分数线领跑全国其他医学院校。过去几年,沪上三所医学院的录取分数线逐年升高。比如,在有招生计划的31个省市中,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录取分数均处于高位,其中14个省市的录取分数线位居医学相关院校第一,11个省市居第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今年在上海的投档线为578分,居上海医学院校之最,在某些省市更是仅次于北大、清华。

为了让更多学生了解学医魅力,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特地成立医学招生宣传讲师团。医学院各系优秀教师以每年二三十场宣讲会的频次,走进全国各省市重点招生院校。令高海峰欣喜的是,在宣讲中他能明显感受到高中生对医科的兴趣。有一次,一位心外科医生在台上讲述自己治病救人的事例,一下台便被学生团团围住,要求分享更多故事。 “由抽象的医学专业变为具象的鲜活案例,会让更多孩子燃起学医热情。”


作者:梁军 帅才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张鹏

来源:文章综合自《半月谈内部版》2018年第10期,《报》等

纽约大学大笔一挥,为了减免医学生压力,学费全免!
从医61年,廖美琳见证并推动中国肺癌诊疗的发展,被誉为行业“执牛耳者”
中医将首次被纳入WHO全球医学纲要,世卫组织文件将第一次出现了“脾气虚”“肝气郁”?
著名医学期刊发文:急性阑尾炎不用非要挨刀做手术了!可首选抗生素治疗
数说诺奖| 生理医学奖:心疼!弗洛伊德32次被提名,可惜一次都没中
素朴入俗的医学小说
诺奖快讯|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美日科学家摘得,两人被誉为“免疫疗法先驱”
我们的家风 | 虽未生育子女,却将学生当作生命的延续,这对科学伉俪一直牢记父母的叮嘱“为国家做好工作就是最大的孝顺”
3000万年1秒误差,中国这台太空钟破了世界纪录
我爱你中国丨拼国旗、摆CHINA 数千名大学生花式表白祖国
国庆假期第四天:铁路旅客1280万人次,略有回落
崔天凯:中国对美国学生、教授、记者、学者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 
@全体学生干部,这份倡议很重要!
“牛倌”赵昭:返乡女大学生的山乡牧歌
全世界的艺术圈都炸了!1000万的画作,成交之后一半没了
不愿再当蔡英文的选战打手,台湾“东厂”被架空的老大宣布辞职
最新数据出炉!国庆长假期间上海口岸超80万人次出入境
逾20万人国庆期间参观上海科技馆,同比增长17.8%
彭斯的演讲,大笑话!(望海楼)
清华教授鲁白:大到中国教育,小至家庭教育,暴露出的根本问题都在于我们自己
开400万法拉利送孩子上学,家长被老师踢出群!家校矛盾已激化到如此地步?
重大利好!首个全国儿童白血病登记系统将上线,全国最顶尖的医学专家为这些天使问诊
了不起的“冰糖心”!100秒揭秘阿克苏400万人的32年
教育部:全国六成小学生唱歌跑调,近七成中学生唱歌跑调!是天生的还是音乐老师没教好?
享读好书榜 | 英国女大学生迷上川菜?美国汉学家如何看宋徽宗?
150万一张的电影海报,谁来买?
沪伦通个人投资者门槛初定300万元以上
中小学生唱歌跑调话题引网友反思: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需要投入才有成效
对抗网瘾大连家校合力护航学生成长
这个节凭什么办了10年,仍能吸引10万人参加?
又现奇葩作业!沪某小学要学生写家族4代职业,家长质疑:这样“查户口”,让我不舒服
宁愿给演员上亿片酬,不愿为盲童花个零头?无障碍电影不能只靠这些伟大的志愿者
文科生也能当医生了!交大医学院首开文科生报考医学博士通道,往届生大多进上海三甲医院
医学生日行2万步摸清“四叶草”地形,上海交大组成百名进博会医学志愿者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