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次“中国”与21条感谢
这是一封与众不同的退役告白。
对内,它不同于姚明声情并茂的“明谢”致辞,数千字的中英双语,虽长情,却少了些许当事人亲陈的温度。比如,它亦有别于海宁当年的个人官网寄语,满屏谢意,不提遗憾。
更重要的,这不是一封典型的“娜式”留言。15年的职业生涯,李娜给世人留下的不单是一座座竞技丰碑,更有鲜明的个性烙印。外媒乐于深挖她作为“体制叛逆者”的尘封往事,国内记者则联手烘托出这样的娜姐形象——赢了比赛,李娜就是国家宠儿;输了,她就成为愤世嫉俗的文艺青年。
活色生香的“娜式语录”里,出现频次最高的依次是“钱”“三拜九叩”“感谢赞助商”。那些年,因为桀骜不驯,李娜不仅“喷”过体制,也惹恼过球迷和记者。但与此同时,她也因真实的愤怒或率性的言语赢得过拥趸鼎力支持。
然而,职业生涯最终以及最重要的一篇自我剖白里,特立独行被收敛,愤懑怨怼被深藏。取而代之的,是全文17次出现“中国”字样,尽管中文版字里行间仍充斥着英语的行文逻辑、造句痕迹以及英翻中的气息。文末特意附上的,则是面面俱到的21条感谢致意,哪怕其中个别人等曾生嫌隙。
无须讳言,包括李娜在内,任何一位中国运动员要想走上事业巅峰,国家、汗水、运气缺一不可。夸大或忽略任一要素,无论“去国家化”还是“去个人化”都难免有失偏颇。因此,当李娜在退役信中均衡地呈现三者,其多年来的公众形象无疑在最后关头得到升华。
▲现在,她的微博里都是主妇的模样
竞技“出头鸟”与名利逃离者
今年1月,在拿到第二个大满贯冠军后,李娜为自己购置了一件昂贵的礼物:一只大象灰色的奢侈品皮包。此后这只皮包成为她随身行李的一部分,她拎着它回武汉过年,带去美国加州打巡回赛,又到德国慕尼黑检查膝盖旧患。那只皮包是战利品,但多数时候更像个沉默的象征——惟名利耳。
第二座大满贯、世界第二,福布斯体坛二号富婆……湖北人被唤作“九头鸟”,而武汉人李娜真正是职业竞技场的“出头鸟”。但细心人都能发现,与2011年亲吻法网的狂喜相比,今年登上顶峰的李娜显得更镇定,甚至有些过于冷静了。“我高兴的时间连10秒都不到。”她回忆说,“当跟颁奖嘉宾握手时,喜悦也就结束了。”
墨尔本43℃的高温中,李娜比任何时候都能体会到网球、名利带来的孤独。她想起2011年那个猩红6月,55岁的纳芙拉蒂诺娃去球员休息室找她,“我是过来人,现在我告诉你,你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你要给自己营造一个保护圈。”
现在李娜也是过来人了。她32岁,既品尝过充满非议与挫折的2011年,也享受过重拾自信、神采飞扬、职业生涯最佳的2013年。所以,当2014年的二满贯不期而至,她与其说从容,莫如说平静。当引领她超越自我的精神导师卡洛斯突然辞别,与其说不堪重负的膝伤困住了她的脚步,不如讲娜姐已息心。
▲跟着姜山打江山,是李娜最初也是最终的梦想,爱情最好的样子,不过如此
内心的声音与主妇的梦想
有种难以言说的巧合。
2002年釜山亚运会开幕前,中国网球队主力李娜突然不告而别。你可以认为她是逃离体制,躲进了校园,更可以理解为她躲进了姜山的避风港湾。正是那次退役,李娜确认了一生的伴侣。一个轮回过去,仁川亚运会开幕日,娜姐宣布永别赛场。与12年前那次闪电般转身不同,这次挥手有些漫长。而与12年前相同,她认真地听从了内心的声音。
记者们总说,面对媒体,李娜实在算不上亲切。每每此时,“像个刺猬”,姜山看似无奈实则解围,“她是个极度敏感的人,只要感到一丁点敌意,就会立刻浑身戒备。”丈夫眼中,妻子虽然名扬天下,但却常常缺乏安全感。而李娜心里,无时无刻不藏着主妇的情怀。今年澳网捧杯后,奖杯还在怀里,中国一姐这样回答梦想的命题——最想当家庭主妇。那段视频被制作成GIF动图传上网络,数十万球迷看到的,是一脸巧笑言兮,不露半点锋芒。
于是,当年龄、伤病齐齐追她奔向终点,主妇的梦想适时浮现,再也无法抑制。也许是这般灿烂的光景温柔了内心,李娜的告别信里,洋洋洒洒2000余字,最能看出往昔带刺玫瑰的话只有一句——最初有很多人不相信我的天赋和能力,但是我最终证明了他们(有时甚至是我自己)是错误的。
这与她之前的话有些异曲同工。闲暇时,夫妻俩讨论过,将来要生一儿一女,李娜的意思:“我希望他们从小就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而我没有。”然而,只诉温暖不言殇。在告别这个嬉笑怒骂的竞技赛场时,李娜选择与世界握手言和。
作者:王彦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范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