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创业,做令人感动的医疗

2017-02-15信息快讯网

 

张强说:“医生集团在中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需要不断告诉大家他们在做什么。”图为张强(左)在手术中。为保护患者隐私,此照片做了模糊处理。(资料照片)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新春伊始,记者再次釆访了走在医生创业前沿的张强和他的“医生集团”。

张强这次步子迈得很大,又是在京沪杭落定临床中心,又是计划在美国投资成立张强医生集团。他说,这是张强医生集团2017年的发展“小程序”———他很擅用时髦词。

最新统计显示,我国已有300多个医生集团,聚起了万名医生。新出炉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一节专门写到:“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文件中首次使用了“医生集团”这个名称,颇具风向标意义。

从第一张医生个人责任险在张强医生集团出现,到第一个冠有“医生集团”字样营业执照的医疗服务机构诞生,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洪流中,医生集团创造了很多“第一”。

固执地想改变些什么

1月13日,张强医生集团在北京的临床中心终于落定,有了自己的实体诊所,这对医生集团意义非凡,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何尝不是。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破除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政策的春风,让张强得以将建立诊所的理想在2017年快速落地。

名牌医生离开三甲医院后“单干”,这在五六年前还被认为是天方夜谭。但有一群医生却出发了。

“当我们出门吃饭可以点评餐馆,为什么大医院的药仍是从取药窗口被扔出来的?”见到记者,张强嘀咕起这句话,“我们的医疗已落后于社会发展,要改了。”

他首先改的是自己。2012年12月28日,张强在微博上宣布:“从今晚起,告别长达12年的‘张主任’,回归到‘张医生’。”他从上海东方医院辞职,创立张强医生集团,这是中国首个自由执业医生组成的创业团队。

对医疗界来说,张强的创业已不是个例。记者日前见到“协和急诊女超人”于莺,她的身份也变了:自2013年从北京协和医院辞职投身创业浪潮,于莺想打造一个“有温度”的全科诊所,服务周边5-8公里范围的居民,医生与客户彼此相熟,用优质的全科医疗满足一方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

因为拿到了投资,于莺还在推进一个更前卫的计划:建设数据化标准化中心,通过自动化病例学习提供人工智能式疾病分析,给基层医生作为参考。

在三甲医院当医生,有名望、有地位,不缺病人,为何要跳出来?

张强说:“我们这群创业医生说雅点叫有情怀,说俗点是固执地想改变些什么。”

张强心中的最佳医疗案例,是加拿大休戴斯医院。这是一家疝外科医院,因为善用现代创新管理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一年完成7000台手术,成为全世界有名的疝医院,还上了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教案。

“中国需要这样的医疗,价格便宜、商业化设计,病人与医生说得上话。这不是高端医疗,而是回归正常医疗。”张强希望创建这样富有人情味的诊所。

创建了冬雷脑科集团的前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一把刀”宋冬雷说得更直接:要“在中国做一个令人感动的医疗”。

遇到问题就往前推动

在政策利好下,中国各地的医生集团急剧增多。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闫东方说,全国已有350多个医生集团,医生集团作为医改的重要产物广受关注。

“医改已深化到人事制度的改革,很显然,只有以医生为核心的卫生队伍体制机制改革,才能推动医生从单位人走向社会人,真正体现医生的职业价值,促进医疗人才资源按服务需求的市场规律分配,这对医疗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闫东方说。

这两三年,医生集团的发展很迅猛,除了临床业务,在医生成长、学术、科研领域强势推进。

宋冬雷对手下的年轻人抓得很紧:组织疑难杂症多学科讨论,与公立医院合作研究课题、跟随知名教授教学查房,每晚9点利用微信群做新病人汇报、术前讨论,每周日晚上参加案例分享俱乐部。

“我一直在告诫年轻医生,加入我们的第一堂课不是上班,而是创业。上班是按部就班,创业是今天活得很好、明天会死、后天可能起死回生。”宋冬雷说。

这种紧迫感弥漫于所有的医生创业者中。冬雷脑科医生集团首席运营官董法廷说,医生集团本质是医生团体执业的一种方式,在国外很成熟,但在国内太新了。

“我们遇到问题就往前推动。”张强说,医生集团诞生了很多“第一”。

去年3月,中国首个取得工商局颁发“医生集团”执照的医生集团———“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医疗有限公司”成立。中国第一张工商注册执照承认了一个新的行业,标志着国内推进多元化办医又向前迈进一步。

去年10月,张强医生集团的鲍宇克医生收到一份特殊礼物———全国第一张医生个人责任险的保单,保额100万元。这是我国首次将医责险直接与医生个人进行捆绑,为医生真正走向市场化提供又一层重要保障。

“出海”发现新的大陆

如今,医生集团已诞生了不少有影响力的品牌:张强医生集团、冬雷脑科集团、杏香园医生集团、于莺医疗等。自2009年推行医生多点执业政策以来,医生集团的涌现拥有了基础。

与此同时,医生集团也给我国正在进行中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让政府和市场在医疗领域的权责定位更清晰;比如,重塑医生与医院的关系。张强提出建立“医生-医院伙伴关系”,即从公立医院辞职的医生用自由执业身份与医生集团签约,在医生集团签约的各家医院里坐诊或手术,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取得分成收入或保险支付。个人与集团各自分工,医生专注于技术及病人或临床管理,医生集团负责行政、财务、运营等。

有专家认为,医生集团的出现唤醒了医生的自主意识,也让业内人士思考这样的创新能给中国的医改贡献什么,尽管这并不容易。张强相信:“我们定会看到希望看到的景象———未来中国的医疗会让政府满意、老百姓满意,医生也满意。”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