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第一课:传统文化

2017-02-16信息快讯网

本报讯 (见习记者朱颖婕) 今天,全市约137万中小学生将迎来新学期。打年糕、做元宵、弄堂游戏、诗词大擂台……沪上不少学校都将传统文化作为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课。

春节刚过,与年味相关的春节民俗活动,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孩子们的第一堂课。在静安区大宁路小学,学校结合学生在春节、元宵等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中,参与写春联、剪纸、画年画、猜灯谜、唱传统民谣、学习民间艺术等民俗活动的收获体会,让学生们在现场学习与实践中体味更丰富的民俗魅力。而嘉定区马陆育才联合中学的每位同学,上学第一天就能收到4个“压岁红包”———“万事如意”包、“知礼明义”包、“书香气华”包和“星梦成真”包,分别来自班主任、德育老师、年级组长等,寄托了学校老师对孩子们的由衷祝福。

被第二季 《中国诗词大会》“炒热”的中华经典诗文,也成为不少学校开学第一课的主要内容。在嘉定区迎园中学,迎接孩子们开学的,是2000多条灯谜,而每条灯谜都与他们学习积累的古诗文有关,学生需要通过古诗背诵、上下句对接、字词含义解释、文学常识才能破解谜题。

记者采访发现,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乘着开学的春风吹到了沪上中小学的课堂。例如,闵行区为全区中小学生列出了新学期传统文化教育菜单:“爱上海,大声说”沪语大赛、“粉墨千秋,越韵魅力”鉴赏、戏曲展演系列活动、“传统体育进校园”系列活动等,都将成为未来一年闵行区中小学生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的好机会。在虹口区,随着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国家“指南针项目”的落地,多所中小学已形成并推出“一校一品”的特色教学项目,刺绣、陶艺、京剧等传统文化进入课堂,为扩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人文积淀提供了更多可能。

事实上,近年来,学校已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各类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遍地开花。奉贤区因“言子讲学”得名,在这里,以“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贤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据古华中学校长杨莲花介绍,寒假期间,学生们按照“假日小队”的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寻访根文化”的活动,比如了解家乡历史、盘点年俗文化等。她说,奉贤当地的民俗文化相当丰富,如滚灯、皮影戏、刻纸等,均蕴含了吴越文化的精华,其中一些至今保留完善。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从了解自己脚下的土地开始。”杨莲花表示,开学后,学校还将组织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学生们在寒假中制作的窗花、撕纸等优秀手工作品将被一一展出。此外,在学校3月举办的“读书月”中,一场“诗词大会”、一场古诗词吟诵比赛、一场“诗词配图”创作赛也将上演。最近,语文教师们正在整理相关推荐书单,鼓励学生在校内外进行拓展阅读。

文化大家为百姓送上“传统文化宴”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闻鸡起舞报春来,红房子第一个“鸡宝宝”来啦!
传统节日不能简单等同于假日和消费,有专家建议——让传统节日传播中华传统美德
红房子医院第一个“鸡宝宝”出生 重3530克
86本传统文化书单!寒假一起读书吧
徜徉“华夏宝库”享精彩文化年
砥砺第一等人品,先要心中有祖国
盘点沪上慢生活地标 文化底蕴吃喝玩乐一样不少
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
剪纸、写春联、参加培训班、听讲座——在传统文化中构建内心丰盈的春节
清晨第一缕阳光 盘点国内绝佳日出观赏地
传续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棒
时常被挤占的科学课为何“不科学”
音乐“网红”不少,却无法形成创作合力
直播 | 特瑞尔光绘展,2017第一场不容错过的视觉盛宴!
2017年北京名校艺考三大特点:火爆、文化、新技术
航拍记录2017第一失败求婚:男子数百盒保健品摆520遭抢
倾力打造精品力作积极传承中华文化
2017年上海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暨“文化育农”集中示范活动在青浦区徐泾镇举行
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5月迎客 漂浮在水中的博物馆
最能代表中国的七大文化你知道吗
海归女来沪第一次租房就遭遇“套路”,谈好的月租却屡屡被涨……
黄浦区第一所国际化学校正式揭牌
最具幸福感城市 拉萨排名第一
育人标尺补上传统文化刻度 沪中小学丰富“综评”体系
上海音乐厅尝试民乐新玩法,专家建言——创新音乐会形式也别忘了传统
【访谈】从《资治通鉴》看中国传统史学的当代价值
“网红”可为传播传统文化开拓空间
“无边界课程”进入学生课表 “串门”授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潘鲁生委员:在“过日子”中传承传统文化
濮存昕委员:沉下心来、力戒浮躁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真才实学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