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儿科就医难,上海动足脑筋——让孩子安心在家门口看病
浦东合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室里,6岁的贝贝安心地接受雾化治疗,贝贝妈坐在旁边,点击着手机里的“哮喘无忧”App,上面记录着贝贝每月哮喘发作次数、抗生素使用频次、肺功能状况改变等信息。
比起现在的笃定,几年前带娃看病的经历,曾让贝贝妈心力交瘁——那时每次看病,天不亮就得出门,赶公交车奔医院挂号治疗;回到家,有时天都暗了。贝贝是哮喘儿,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去医院看病。“孩子一发病,全家如临大敌,看病像打仗,拎着大包小包,光路上来回就要几个小时,更不要说看病挂号、问诊、检查、治疗等,每个环节都要排队。”
“按流行病学估算,仅浦东的哮喘儿童就有近5万名,就是把科里所有医生都派去门诊看哮喘都看不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呼吸科主任殷勇说。而在上海,0-14岁儿童的哮喘患病率达到7.57%,超过20万人。
儿童专科医院患儿太多,家长们的很多精力都花在排队和做常规雾化治疗上,极大影响了治疗的依从性,导致治疗断断续续,影响病情控制。
那么为什么不在社区看病?为什么不去离家更近的医院看病?
贝贝妈答得坦率:“有的社区没设备,也没有好医生,我们不放心。”
能否让贝贝这样的孩子安心在家门口看病呢? 上海为此动足了脑筋。
2016年,上海印发《加强本市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了我国首部儿童健康专项规划,一系列健全儿科医疗服务体系、科学配置儿科医疗资源的工作全面推进。
去年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浦东新区成立浦东儿科医联体,首批成员单位41家,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覆盖上海东部一半以上地域。儿童哮喘成为优先考虑优化管理的抓手。
在社区配置专科治疗药物、添置肺功能评估设备、完成规范化诊疗培训,“儿童哮喘标准化示范门诊”在浦东的一个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地。
业内把这种儿科医联模式形象地称为“大手牵小手”,即由龙头医院输出优质医疗资源,带动区域内其他医院提升儿科服务能力。
在上海,这样的“牵手”已覆盖全市,构建起“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儿科联合团队。
借助医疗新技术,上海三甲医院的儿科医生可以实现“远程指导”。在合庆镇的社区诊室里,贝贝的哮喘就诊数据可以同步传到殷勇等医生的医护端App,贝贝获得的是与儿童医学中心同质的治疗管理;治疗中若遇到疑难问题,还可以及时会诊。
过去数月,儿中心医生将对在社区和儿中心治疗的哮喘患儿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哮喘控制率相当,但在社区就诊的花费更少、用时更短。
最新的一组数据显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6年的门急诊量增加了2.7%,增速较2015年降低了33%;而医联体成员单位2016年的儿科门急诊量增加了4.2%,增速较2015年增加了32%。这“一增一减”,证明了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正越来越多地承担区域内儿科的诊疗。
“现在,社区医生在专家指导下规范治疗,和大医院没两样,我们也就可以在家门口看病了。”带着孩子回到社区接受规范化哮喘治疗的贝贝妈对改变有切身体会:放心了,也有了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