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一票难求” 上海国际电影节将加强售票技术保障
市文广影视局党委书记、局长于秀芬在“民生访谈”节目现场。
今天上午,上海市文广影视局党委书记、局长于秀芬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举办的“民生访谈”节目中透露,为了缓解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票难求”,今年将加强售票系统的技术保障,硬件上全方位扩容升级,尽量满足影迷们观影的需求。
上海电影节网上售票系统服务器从11台增至87台
针对这两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票难买,特别是热门场次“一票难求”的问题,于秀芬表示网上售票系统技术硬件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今年不再出现瘫痪的情况。她说:“去年我们还有一个问题,网络售票系统第一天秒杀就瘫痪了。这两个问题我们做了研究,想加强售票系统的技术保障,在技术层面做一些保护措施,硬件上全方位扩容升级。比如说去年11台服务器,今年我们准备了87台,处理器从两核升级到四核。”除了线上售票,上海国际电影节线下还有一个渠道,两个渠道尽量满足影迷们观影的需求。
有市民反映电影节放映电影的时候,字幕有时候打出来不配套。于秀芬表示:“我们整个电影节组织了很多很多的志愿者一起参与,他们热心于电影节为公众服务。但是毕竟他们接收到电影的时间很短,所以有时候字幕同步会产生问题。今年我们也关注到这个问题,我们会事先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
与往年不同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在9天的基础上增加了1天。“一般电影节最后一天就是评奖,评完奖就结束。这些获奖电影老百姓都没有看到。”于秀芬说:“今年我们通过跟国际影协反复协商,在9天基础上增加了1天。新增加的1天就是让老百姓来看获奖电影的,相信广大影迷到时候可以一饱眼福。”
公共文化产品也要像《人民的名义》一样有温度
当主持人海波问最近有没有追《人民的名义》,于秀芬说:“只要晚上没有其他工作安排,我就等着这部电视剧的开播。”她由此想到电视剧是一个公共的文化产品,“它既要好看,同时也要寓教于乐,传播一些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如何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她说:“我们要培育精品,我们的文化产品要打动人心,有温度,像我们聊的《人民的名义》这个电视剧就是这样。”
目前上海基本已经形成了市、区、街道乡镇、居委村四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网络。于秀芬说:“比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一级是1个,区一级我们有23个,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更多,上海有216个。还有比如农家书屋,我们有1500多个。所以在老百姓生活的周边,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的中心给到老百姓,让老百姓能够很方便地进去活动。”
在访谈中,于秀芬还特别介绍了“文化上海云”APP,这是全国目前唯一的省、直辖市级“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我们每月发布活动超过一万场,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快速查询全市文化活动。现在市民也可以在这上面预约。”去年上海国际艺术节依托“文化上海云”,推出三万张公益票。奉贤2016年举办的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当时就将“文化上海云”作为官方网络推广,极大的提升了活动的知名度,23场的演出票预订一空,直接服务老百姓有2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