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适合自己的海外大学,当作新的起点

2017-05-05信息快讯网

 

把最适合自己的海外大学,当作新的起点-信息快讯网

本报见习记者 朱颖婕

又是一年申请季。不久前,上海多所高中“晒”出了海外高校录取成绩单,很多人好奇地点开围观,却发现一个问题:怎么“常青藤”等海外名校录取中国孩子的数量似乎越来越少了?

若放眼全国,上海今年的整体录取情况确是走低的,但这也是学生选择趋于理性的结果。记者采访发现,受到SAT改革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不少学校的申请人数与往年相比有所减少,而且,申请出国的学生们普遍认为,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

“名校虽然好,但适合自己是最重要的”

复旦附中2017届毕业生毛斯筱的申请经历有些特别,一开始她申请了六七所学校,之后由于选择ED(提前决定) 哥伦比亚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双专业,受绑定政策影响,撤回了此前的申请。毛斯筱如此果断地选择哥大,就是因为她认为“适合最重要”,“哥大的特点是文理融合,很符合我的喜好。”

在不少中学的“出国党”间,流传着不同版本的“秘笈”,那是前几届学长、学姐编写的申请攻略。复旦附中的是 《莫若己明》,所有跟申请相关的问题,应有尽有,从申请准备到如何写好文书、准备面试、如何择校等等,只有想不到,没有找不到。

每年申请结果一出来,人们最关心的常常是“谁进了哈佛”。但事实上,哈佛一直是最难申请的名校之一,全球录取人数都屈指可数;另一方面,现

在越来越多的“出国党”宁愿申请更适合自己、对自己未来发展更有利的学校。而且随着大家对各校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反而会被一些具有特色的学校吸引。毛斯筱说,很多有意出国的学生在申请前,就会想办法到一些海外学校“踩点”,在参观过程中,自己就会知道和这所学校到底“气场合不合”,比如她自己就去过一些名声在外的美国名校,结果发现学校太商业化,像个“景点”。

今年,包玉刚实验学校首届49名高中毕业生以及星河湾的首届毕业生也都收到了自己心仪的录取通知书,除了有世界顶尖学府,比如提前录取的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等“常春藤”盟校,以及芝加哥大学、牛津大学等,还有世界一流的艺术设计学院,以及闻名遐迩的女子大学、文理学院以及综合性私立大学。这份成绩单正契合了学校一直以来所倡导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质,帮助其选择最合适的大学。

一名被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的学生说:“升学辅导老师在和我会谈几次后,给了我一份建议名单。这份名单上的学校与我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相当契合,为我节省了很多搜索和选择的时间。”

“招生官要看的是一个更真实、立体的你”

“出国党”考虑最多的问题,大概就是如何才能在申请中脱颖而出。在分析海外高校的选拔与评价体系的特点后,很多人意识到这个立体的、多维的、需要几个“坐标轴”同时增长的体系,需要每个人呈现出更真实、立体的自己。

复旦附中2017届毕业生李佩育在众多offer中最终选择了卫斯理女校。回忆自己的申请经历,她总结了2个关键词:“专注”和“从心”。在她看来,海外高校的选拔与评价体系涉及5个“坐标轴”,即标准化考试 (TOEFL,SAT)、学术能力 (GPA)、活动、文书和面试。

针对标准化考试,她的备考方式是在背完单词、掌握好考试技能以后,用“闭关修炼”的方式让自己完全进入考试状态。而为了适应临场考试的强度和压力,在备考期间她还给自己超负荷加压:在题量不变的情况下,时间缩短为正式考试的60%~70%,连做两套不休息,做完一轮以后,休息十分钟,开始下一轮。

至于活动,在申请季中她逐渐明白,招生官并不会期待一个高中生能做出万众瞩目、影响深远的活动,他关心的往往是从活动中反映出学生的兴趣、性格、品质。李佩育提到,自己曾尝试过很多活动:足球队、模拟联合国、辩论、商赛、英语演讲等。但最后能坚持下来并全情投入的,一定是自己热爱的东西。而这些活动才能在申请中让招生官看到最真实、立体的你。

被芝加哥大学提前录取的复旦附中学生孔天煜谈到,高中期间的课题研究经历为自己加分不少。由于他在初中学习磁学时,对抽象的磁感线不是特别理解,所以一直想是否能有一种方法使它具体化。高中阶段,他通过一系列拓展实验,确定了磁感线测绘思路,并以此进行课题研究。后来,这一成果获得了市创新大赛一等奖,他也因此荣获“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并进入美国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决赛。而研究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也让他的申请文书多了些感性和个性化的内容。

“我们不是在孤军奋战”

一共申请了20所美国学校,拿到6个offer和4张WaitList(等待列表),最终决定去耶鲁大学———这就是复旦附中2017届毕业生孙沁滢的申请季。

对孙沁滢来说,出国读大学的念头很早就有了,为此,在高二那年,她通过学校的交流项目,去美国 MaretSchool完成了为期一年的学习。毕业这年,学校将所有有意出国的学生编成一个班,每周一到周三上半天课,其余则是学生们的自由时间。“正是学校给‘出国党’的各种支持,让我们每个人离自己的dreamschool(理想校) 越来越近。”孙沁滢说。

孙沁滢记得,在前期准备阶段,大家往往会借到学校上课的机会聚在一起,研究每个人和每所学校的特征,分析出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到了申请阶段,大家则会一起分享申请经验、讨论文书写法;陆续传来录取结果的时候,大家又会互相鼓励。“我们会交换意见,尽量避免择校的冲突,提高每个人的成功几率。”

而且,学校还会邀请海外名校的招生官,为学生指导面试技巧。比如,去年暑假,学校举办了一次大型留学宣讲,十几所英美学校的招生官亲自介绍了学校的各类信息,而且提供现场面试机会。而在海外求学的学长、学姐更是会常“回家”看看,给学弟、学妹们出谋划策。

在这样的氛围中,复旦附中本届“非高考海外升学班”的70多名学子,通过学校“绿色通道项目”或者标准化考试和申请等方式,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班主任胡琳说,虽然今年在新高考、新SAT考的背景下,“高三出国的人数缩掉一半”,但学生们的最终去向仍然可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避免了很多内部冲突,最后也几乎没有出现一个人拿很多offer的情况”。

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学生谢颐凌是学校首届137名毕业生之一,之前她成功拿到了被誉为“犹太哈佛”的理想学校布兰迪斯大学的ED提前录取通知,回顾自己的申请季,有一个小故事令她尤其难忘。ED放榜的日子和她的生日很接近,在放榜的前一天晚上,她最好的两个朋友提前准备好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手写的布兰迪斯大学录取通知书,没想到第二天她果然收到了真正的录取信! 申请要经历漫长的纠结、等待,或许还要接受失败,但那个瞬间令她感到了温暖。“我觉得大家一直与我同在。”谢颐凌说。

青浦:“家门口的河我们自己管”
车祸瞬间怀孕妈妈将儿子推开 自己遭三轮车重压
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前100名,北大排名大跌眼镜
高考志愿科普:什么是副部级大学,有哪些?
海外“隐形冠军”在华发起专利战
纽约大学学生卧底代和硕 体验iPhone生产过程
英14岁少年成最年轻讲师:小学毕业直接读大学
四个全覆盖 大学生资助政策15条新规来了
景海鹏、陈冬走进复旦,寄语学子做最好的自己—接受祖国挑选
《海外馆藏中国文物精萃》理清海外中国文物分布 也是海外文化旅游指南
张丰毅:把自己放到暗处,用别人的光彩勾勒自己的轮廓
伊能静女儿跌落崩溃扇自己耳光 是矫情吗?
吃粗粮真的好吗?原来这些人不适合吃
一个月内四国收紧移民政策:移民海外何去何从
新工科,重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未来技术正深刻改变酒店教育业
3岁男童患无痛无汗症毫无知觉 拔掉自己4颗牙
日本千年难遇最美公主将到利兹交换学习!皇室成员都到哪些大学上学?
适合毕业季旅行的地方 约上身边的小伙伴赶紧出发
限500台 马自达海外推出CX-3 GT Sport
2017全球最具潜力大学200强,看看有没有你的学校
大学食堂用洗抹布水炒面,你还敢吃吗?
张崇峰代表:突破,必须把自己逼到极限
大学与学院差别在哪 即将报志愿的你需要了解!
“大飞机”背后藏着沪上哪些大学的智慧
国内这些小众慢城 适合泡杯清茶消磨美好时光
只有5%的孩子适合学奥数 4大特点测试你的孩子
【三味书屋】为自己书写预言的鉴湖女侠
中国最适合年轻人定居创业的6大城市
新德里流浪儿创办自己的报纸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