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开讲创意学,永远不要先问市场要什么
“赖声川大讲堂”现场
一个真正做创意的人心里在想什么?创意能学吗?我们为什么发现不了自己的创意?……就在今天下午,名导赖声川花了两个小时,在美罗城开讲“创意学”。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创意行业,这个行业突然之间变得“有钱”了起来,人人都想成为创意大师。
“说起文化创意产业,似乎大家懂的就是后面两个字——产业,好像有了钱就能出好产品。”赖声川说,现在很多所谓的创意产品,不是刻意去迎合用户的口味,就是抄袭一个曾经成功过的作品。确实,现在对市场风向的调查、预判方法越来越先进,但是迎合市场就能赢得成功的创意吗?
永远不要先去研究市场需要什么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曾说,“消费者完全不知道他自己要的是什么。”百老汇音乐剧《狮子王》导演朱莉·泰摩尔也说,永远不要问观众想看什么,他们只能根据自己所看过的来说,我们的工作就是把他们带到一个他们不知道的地方,一个他们不想去的地方,但最后他们喜欢这个地方。
音乐剧《狮子王》剧照
“在创意事业中,去研究一个市场需要什么,还不如去研究自己心中认为什么是重要的。”赖声川说。在创作之前,先问问自己,创作的动机是什么,这很重要。
创意是什么,灵感是什么?是一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表达
赖声川举出英国诗人A.E.Housman和普契尼的例子。A.E.Housman曾说,“在我出去散步的途中,这首诗的其中两段就来到我脑中,跟后来出版的一字不差。喝完下午茶之后,稍做努力,第三段也就跟着来了。但还差一段,就是来不了,那一段我还是自己写吧。”
普契尼在谈到关于《蝴蝶夫人》的创作时说,“这部歌剧的音乐是直接由是上帝口述给我的,我只不过是功能性地讲它写在纸上,然后分享给大众。”
很多艺术大师都有过普契尼这种感受,但事实上他们的创作不是缪斯的恩赐,而是他们自己的创作。“因为工程太庞大了、太不可思议了,很多创作者会产生不真实的瞬间,觉得是更神圣的力量赋予我去做这样的事情。”
话剧《如梦之梦》剧照
赖声川谈起他创作《如梦之梦》的经历,好像也是在一瞬间,把他多年来积累在脑海中的人和事全部“打开”,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组合呈现在一起。赖声川说,灵感是存在于脑海中的信息的组合,是人类经验和意识的积累,是每个人面对世界不同的眼光,理解和表达。
全球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小技巧“,解决方案很多,智慧却越来越少
创意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但创意是可以“学”的。
有时候,创作就是一组“问题与答案”,“作”由方法控制,负责执行;而“创”由智慧控制,负责提出问题,并给出最终答案。“但我们这个世界,方法很多,智慧却很少。智慧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被边缘化了,”赖声川说,全球教育越来越倾向于知识和技巧,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大学里开设的课程都很“小”,解决的都是很应用、很功利的问题。但创意最需要的就是智慧,智慧,需要在生活中修炼。
话剧《暗恋桃花源》(林青霞饰演“云之凡”)
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很重要。美国传奇诗人艾米丽·狄金森,玩票性质地发表了七首诗,但在她死后,人们在她抽屉里却找出了1700多首诗,她的诗风影响了好几代诗人。但她不认为自己是诗人。因此说,每个人做一件事的动机是不同的。
赖声川回忆“表演工作坊”在上世纪80年代做演出的经历,那时什么资源都没有,做艺术非常清贫。今天,《暗恋桃花源》“戏中戏”的剧本结构令人拍案叫绝,但在当时却是为了减少后台工作人员的“不得已而为之”,演员们在舞台上可以自己搬着道具上下……
文化创意行业,是这样的一个行业:会做一百件事,但真正成功的可能只有五六件。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编辑:童薇菁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