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班”“爬行班”流行击中育儿焦虑,专家呼吁建立多元立体的早教服务指导

2018-05-07信息快讯网

​“抬头班”“爬行班”流行击中育儿焦虑,专家呼吁建立多元立体的早教服务指导-信息快讯网

不久前,刚刚从月子会所“毕业”的“新手妈妈”小李就迫不及待地给孩子在某大型早教机构报了名。“听说三四个月的孩子就要学抬头,七八个月的孩子应该会爬行,怎样教会孩子这些技能我并不了解,只好交给早教机构了。”小李坦言,早教机构打出的“抬头班”“爬行班”击中了她的养育“焦虑”,也是吸引她花费几万元报名的主要原因。

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市科学育儿指导公益活动“育儿加油站”普陀区专场上,不少与小李一样存在养育疑惑的年轻父母前来“取经”。学前教育专家们表示,年轻的父母在早期教育上仍存在不少误区。他们呼吁,应该建立多元立体的早教服务体系,提升年轻父母的生育愿望。

“抬头班”“爬行班”受家长追捧

教孩子“抬头”有多难?在早教机构,老师便用大毛巾裹成一个大棍子,让宝宝趴在上面练习抬头。“新手妈妈”小李发现,所谓的爬行训练,大多是给幼儿提供斜坡、海绵障碍物等爬行环境,帮助幼儿完成小肌肉训练。

记者调研发现,眼下社会上的早教机构确实受到一部分家长的追捧。三岁孩子的母亲小吴告诉记者,她是在儿子一岁半时期报名沪上一家较大规模的早教机构的,一共128次课程,定价2.68万元。

小吴介绍说,这是一家打“应试牌”的早教机构,孩子三岁、六岁时,该机构会分别安排参加升入幼儿园和幼升小的模拟面试,受到了不少家长的青睐。按照小吴的说法,每次上课老师大多是带领小朋友跳舞、介绍自己,并开展一些用盘子盛装水果、剪纸等锻炼孩子大腿和手部肌肉的游戏。“老师要求家长要在课余时间带着孩子复习功课,不然课上所学就要功亏一篑。”

三岁之前,孩子的神经元网络还在形成当中,大量神经之间的突触的形成和剪切还依赖于生活体验和学习。所以如果给孩子创造环境,让他有学习、锻炼、探知的机会,那么孩子得以从体验和自我探索中加强认知,从这个角度说,早教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是早期教育不等于“早教班”。上海市早期教育指导中心主任、特级教师茅红美指出,孩子的成长是自然成熟的发展过程,家长应该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的成长需求,并创设帮助孩子成长的生活环境。“连抬头、走路这种事情都要教,这样的早教太僵化了。”

茅红美说,“早教在生活中,在家庭里,在照顾者的目光里、话语里、行为里。”三岁之前的孩子与父母会产生强烈的情感依赖,通过不断模仿成人的行为来实现学习。在这个阶段,家长没有静下心来陪伴孩子玩耍,反而送到早教机构里,在茅红美看来是一种不够“智慧”的选择。

“高期待”家长苦于缺乏早教方法

小吴夫妻都是沪上知名高校毕业生,但对于如何做父母,他们并没有经验。“微信里、书籍里铺天盖地都是育儿信息,每个看上去都说得头头是道、自成体系,但这些知识哪个是科学的,又如何运用到自己孩子的养育上来,我觉得很迷茫。”小吴的养育焦虑由此而来。

“现在年轻父母不怕花钱、不怕累,对养育孩子有很高的期待,但缺乏早教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心理教研室主任周念丽教授认为,如今在早期教育方面,家长们仍存在诸多误区。比如,国内年轻家长盲目追捧西方育儿理念——让孩子拥有自由快乐的童年,规矩等到上小学再开始做也不晚。殊不知,西方国家的父母从孩子出生起就懂得巧妙地利用孩子日常生活的机会给孩子“做规矩”。

此外,周念丽还提及,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成人之间的理念冲突——这种冲突可能会发生在夫妻之间、也会发生在父辈和祖辈之间,导致幼儿在不同的人面前展现出不同的心性,行为的一致性较差。

茅红美也说,“四二一家庭综合征”体现在不少家庭中,即四位老人、两位父母照顾一个孩子,这种过度保护有可能造成幼儿的“习得性无能”。她解释说,原本孩子会在生活中学到很多能力,但现在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反而阻碍了孩子的发展。在北欧国家,两岁的孩子就开始为小鸡打扫粪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既学会了技能,也培养了责任心。

社会要形成立体多元的早教体系

“要为年轻的家长营造一个多元立体的早教服务,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愿望。”周念丽介绍说,比如在日本、北欧等国家和地区,火车站、机场和剧院等都会设立相关的临时托管服务中心。在政府的支持下,这些国家也建立了多样的早教机构,为年轻父母提供不少优惠政策。

日前,上海出台有关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构建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其中特别强调要开展家庭科学育儿指导,引导本市托育服务市场发展,确保0-3岁幼儿得到高质量的托育服务,适龄幼儿家庭得到科学指导。

“育儿加油站”上海市科学育儿指导公益活动的举办,正是聚焦时下家长关注的热点议题,汇聚学前教育、心理、医学专家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的指导,帮助家长掌握会照料、会抚爱、会陪玩、会倾听、会沟通、会放手等“合格家长”的“七个会”技能,提升家庭科学育儿的意识与水平。

记者了解到,上海部分区也开启了0-3岁早期教育的探索。如今,普陀区每年为区域内的父母提供八次公益早教指导,覆盖全区九成以上的适龄家长。普陀区教育局分管学前教育负责人介绍说,从今年9月份起,该区将有8所幼儿园新开办托班。普陀区教育局还将从教育资源、经费、师资等方面制定详细计划,帮助家长科学育儿。

周念丽也呼吁政府制定面向家长的0-3岁育儿指南和幼儿发展指南,帮助年轻家长减轻养育焦虑。

作者:本报记者 张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弘扬匠心,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专家们这样说
历经两年多,中国遥感专家首次发现海外丝路遗址
专家视点 | 转移国内压力,重塑大国外交,马克龙执意要打叙利亚的政治抱负
使海南成为人才荟萃之岛、技术创新之岛 | 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之创新驱动发展
擦亮“金字招牌”,50万家政人员提升 “上海服务”含金量
郊区病人不用跑市区三甲医院,“大国工匠”、医学专家纷纷入驻远郊医院?上海医联体改革有妙招
上海今年大幅升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上海市住房租赁公共服务平台7月1日起正式运行
奋进新时代 建设雄安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指导《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编制纪实
专家视点 | 世界变局下的中印战略沟通
福利来了!“复旦-闵行”健康联合体成立,闵行区居民将享受到优质健康服务
全国率先!上海构建0-3岁幼儿托育服务体系!鼓励民办幼儿园办托班,监控全覆盖,从业人员资质认定,家长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了!
大数据时代易焦虑咋办?500年前的阳明心学智慧或许是剂良方
“抬头班”“爬行班”噱头的早教机构击中年轻家长育儿焦虑,孩子成长究竟需要什么“班”?
书名“标题党”,背后其实是营销焦虑
当你还在为择校焦虑时,北大附中已经在培养这样的“未来公民”了
沪上最大立体花坛亮相人民广场
熊月之:建外侨博物馆彰显上海文化多元性开放性 | 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为上海献一计
现场 | 一身“爱马仕红”西装亮相的陈钢,以雅俗共赏的音乐传达海派文化之魂
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6月16日揭幕
专家视点 | 上台一周年啃下多项改革“硬骨头”,马克龙改革风暴还能刮多久
2018高中学业水平考6科等级考结束,专家点评出炉
服务不达标乘客可拒付出租车费!首批836辆海博出租车承诺服务质量标准化
专家观点 | 美巴关系:成败皆在“反恐”
这10年我国卵巢癌发病率增长30%,死亡率增加18%,专家提醒高危人群每年加强体检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人才先行!奉贤区居村文化干部培训全覆盖
国内首个配网不停电抢修服务认证标准在沪出台
民办小学报名人数减少五成!“拐点”已现? 专家认为:公办和民办学校将迎来共同“春天”
立顿出了款“遵义红”袋泡茶,但你一定不知道背后是“上海服务”的输出……
中国首个卓越服务EMBA在沪开班
从个人视角记录一个立体的孙犁
立体照片何时流行?百余年前的上海铜温酒具什么样?快来世博会博物馆找答案
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万玮:家校携手助年轻父母摆脱“教育焦虑”
上海高院成立行政争议多元调处中心,首次发布行政审判十大案例
艺术教育进校园,虹口这所学校聘请多位艺术“大咖”指导孩子“说话”
孩子要享受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宋庆龄倡导的育儿理念今天仍不过时!寻找和宋庆龄在一起的孩子们
还在低头看手机?小心一抬头孩子就不见了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