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10号线拿了个“世界工程界诺贝尔奖”!
图说:上海地铁10号线。网络资料图
日前,有“世界工程界诺贝尔组织”之称的FIDIC(菲迪克)传来喜讯,由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设计的上海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荣获2015年度“FIDIC优秀工程奖”,全球仅14个。这是个什么样的奖项?10号线(一期)又凭什么荣膺该奖项?
现在:无人驾驶正点率99.97%
FIDIC是“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的法文缩写,于1913年在比利时根特成立,迄今已有102年之久,是国际上最权威的咨询工程师组织。其设立的工程奖是表彰在工程咨询业取得巨大成就,为改善人类生活做出杰出贡献的工程咨询项目和工程师,是世界工程领域的顶级奖项。曾经获得该组织奖项的世界工程包括悉尼歌剧院、哈利法塔、香港国际机场等。
记者注意到,FIDIC评奖的条件除了体现创新、高质量和杰出的专业水平外,工程还要贯彻透明和廉洁原则,并且具有可持续性,尊重环境。
上海10号线(一期)工程长36.2公里,设31座地下车站,之所以获奖,原因在于它是中国境内首次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成功实施盾构区间穿越运行中的机场跑道,而且成功实施停车场上盖物业开发的工程。
10号线(一期)在国内轨道交通领域首次采用了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实现列车自动出入、行驶、开关门、故障自动恢复等功能。2014年运营正点率99.97%,上海地铁全网络中故障延误率最低。
而且,该线路吴中路停车场尝试上盖物业开发项目,占地面积23.34公顷,开发总面积约为51.6万平方米(不含停车场建筑),融入商业、市政、公益等元素,打造了一个综合性的新概念城市空间。今后,这种节约土地、尊重环境的模式将在上海逐步推广,包括10号线(二期)港城路停车场、17号线徐泾停车场等都将借鉴此模式。
另外,“FIDIC优秀工程奖”还肯定了10号线(一期)在2个轨交区间中穿越机场跑道的研究,在虹桥机场跑道下建成地铁隧道区间,对国内地铁建设已经具有重大示范意义,节省工程投资3亿元。
未来:“客流仿真行走”
今年是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建院50周年,又荣膺世界工程界顶级奖项。双喜临门,该院副院长、总工程师曹文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上海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中,将不断探索亲民的新理念,打造新亮点。
比如,市民期盼的14、15、18号线等一批新一轮轨交线路,地铁隧道的“身材”将有所提升。最新设计明确新线路将采用更大直径的盾构,使隧道内径从5.5米提升至5.9米。隧道外径从6.2米提升至6.6米。
曹文宏说,隧道更宽敞将对救援等应急模式下,隧道内客流疏散,以及今后更好地开展地铁设备的维修留出更充足的空间。而且,轨道道床下敏感区段均采用新型减震装置,可减少8-10分贝的震动,进一步减少对地铁周边环境的影响。
今后,针对新线车站,特别是大客流换乘枢纽站、复杂结构车站,将进行“客流仿真行走”模拟,查找车站不合理区域。“通过一套软件,将最初设计的车站客流量导入,转变成大批虚拟乘客,沿着车站设计结构图行走通过,检验有哪些位置不合理。比如通道是不是会拥挤了?电梯口是否会堵塞?出入口设置会不会让乘客绕路等。”曹文宏称,新线车站的内部布局将更合理,通道将力争更短些,自动扶梯更多一些,对可能出现的通行受阻点,拥挤或不合理区域及时发现,进一步修改设计,让最终呈现的车站乘客进出更舒适。另外,适当提高存车折返线路的标准,多设置几处折返区间,为运营发生故障时,缩短处置时间,快速加开备用列车等争取更多时间。
新线路的提升还体现在设计的“更接地气”。记者获悉,在10号线(二期)、14、15、18号线等工程项目部,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都已派驻最专业的设计人员现场服务,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听取施工方甚至周边居民各类反馈,不断修正改进设计细节,让地铁站更完美。
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