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次发布未成年人成长发展指数
文汇网讯(记者 顾一琼)市文明办和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联合发布了“上海未成年人成长发展指数”。调查显示:在未成年人成长发展指数的各项评估内容中,得分在0.80分以上的有四项,即品德发展、学习能力、心理健康和劳动实践;得分在0.80分以下的有两项,即身体成长和文化修养。这说明未成年人的身体成长和文化修养尚需加强。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品德发展、学习能力、身体成长、心理健康、文艺修养、劳动实践等六方面,还关注到了对未成年人成长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研究方在全市开展了“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状况调研”,有效样本量达到15745份,其中,小学生6226份,初中生7177份,高中生2342份。
该指数以未成年人成长发展为评估对象,通过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状况和外界对未成年人成长发展提供支持的角度,来反映未成年人工作的成效与问题。这在全国属于首创,今后将不定期发布。
年龄增长,快乐感知度降低
调查中,有明确人生发展目标和理想的未成年人比例达93.3%,其中目标为“报效祖国、为社会做贡献”的比例为30.3%,“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比例为27.7%,“追求个人发展和事业有成”的比例为22.6%,“谋求自己的美好生活”比例为9.5%。值得注意的是,从不同年龄段的比较来看,随着年龄增长,国家和社会取向的目标逐渐下降,以个人发展为目标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比如,选择“追求个人发展和事业有成”的比例,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比例分别为15.0%、25.6%和33.6%。同时,超八成未成年人对实现中国梦及上海城市发展充满信心;同样,超八成未成年人对个人前途充满信心,年龄越小,信心越强。 有关学习的感知,超七成未成年人认为学习是快乐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快乐程度逐渐下降。如选择“学习快乐”,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比例分别为68.9%、47.7%和21%,这可能与年级上升、学业压力增大有关。 与此相互印证的是,随年龄增长,部分未成年人能明显感受到因学习压力而带来的焦虑或紧张感,其中小学生经常感到焦虑或紧张的比例为9.2%,初中生为14.4%,高中生为19.9%;感到学习压力非常大的学生中,有43.6%的人经常会出现焦虑或紧张感。
三成人对网络信息“照单全收”
调查中,绝大多数未成年人对于新科技和生活方式乐此不疲。95.7%的未成年人平时使用科技产品或服务,其中77.8%使用智能手机,73.3%使用平板电脑,还有一定比例的未成年人使用家庭娱乐终端,如小米盒子、苹果盒子等,以及社交软件,如微信、QQ、飞信等,还有打车软件以及云存储等。从不同年级看,高中生使用智能手机、社交软件、云存储等的比例更高,但是在平板电脑和家庭娱乐终端的使用上,不同年龄间的差异并不大。 调查也显示,未成年人普遍缺乏上网自控力,有31.5%的学生表示自己常常因为上网而忘记做作业或拖延做作业的时间,其中男生比例高于女生。 未成年人的媒体素养教育仍需加强,超三成未成年人对网络信息缺乏鉴别力,男生比例高于女生,农村学生比例高于市区学生。3.5%的学生表示自己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毫不怀疑,全部相信”,29.1%的学生表示自己“大部分相信,即使对有些内容有怀疑,也不会太在意”,只有62.5%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对怀疑的内容进行分析辨别,有选择地相信”。
考试作弊感觉“最羞耻”
关于自我形象,大多数未成年人能悦纳自我,超七成未成年人对自己的形象感到满意,男生高于女生,年龄越小满意程度越高。还有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考虑过减肥,其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比例分别为34.8%、41.4%、52.5%,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青少年对于体型的关注。 在对于损害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各种行为中,85.2%的未成年人对“考试作弊”感到非常羞耻,76.3%的未成年人认为“插队”非常羞耻,74.3%的未成年人选择了“随地乱扔垃圾”,68.5%的未成年人认为是“说脏话”, 54.5%的未成年人对“经常剩饭剩菜,浪费食物”感到非常羞耻。 调查中,91.2%的未成年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随年级增长兴趣爱好呈减少趋势。数据显示,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拥有三项及以上兴趣爱好的比例分别为45.5%、29.7%和18.7%,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伴随着学业负担加重,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不断被挤压、甚至被迫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