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的金融机构

2016-05-23信息快讯网

上海铜钱流通历史悠久,本地出土的有秦汉五铢钱。最早的信用机构为典当,至清康熙中期上海县有典质铺89家。钱铺和钱兑店在明后期出现,至明末清初发展成为钱庄。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到嘉庆元年(1796年),承办钱业公所事务的钱庄有106家。钱庄发行的庄票18世纪已用于市面。

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率先在租界设立机构,19世纪50年代设立的又有麦加利等4家英资银行。1865年汇丰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咸丰年间,山西票号在上海设分号。银行、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发展,形成上海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局面。到19世纪80年代,上海已有外资银行11家、票号分号24家、汇划钱庄62家。

1897年,首家中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开办。此后户部(大清)银行、交通银行在上海设分行,信成、四明银行在上海设总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等一批银行创办,开始形成著名的“南三行”(上海商业储蓄、浙江兴业、浙江实业银行)、“北四行”(盐业、金城、中南、大陆银行)格局。

1928年11月,中央银行总行在上海成立,中国、交通、金城、盐业、大陆、中国实业等银行总行先后移至上海。至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上海金融市场兴旺,黄金市场成交量仅次于伦敦与纽约,超过巴黎、东京和孟买;外汇市场活跃远超过日本;证券交易居全国之首,193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成交额47.7亿元,远高于北京证券交易所的1亿元。上海众业公所上市中国和远东各地外商公司、企业的债券和股票,已具有一定的国际性。银行业吸收的存款,占全国银行总存款的1/3乃至2/5。上海发展成为全国金银外汇的总汇和货币发行的枢纽,左右全国的利率、汇率和多种金融资产行市。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上海有86家中资银行、27家外资银行、48家汇划钱庄、6家信托公司、30余家中资保险公司、155家外资保险公司。

1937年上海沦陷后,各大银行在重庆设总行,同时继续维持上海原总管理处,管辖沦陷区的分支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直接经营的“四行两局”(中央、中国、交通、中国农民四银行和中央信托、邮政储金汇业两局)挟其巨大金融势力由重庆重返上海,外资美、英、比、荷银行复业。1946年3月,政府在上海开放外汇市场,抛售黄金。到1947年初,消耗一半外汇储备和60%的黄金。恶性通货膨胀导致法币崩溃。1948年8月19日改发金圆券,仅几个月,货币金融全面崩溃。1949年5月,上海有中外金融机构200多家,其中国家资本银行7家、省市银行6家、官商合办银行5家、私营银行113家、钱庄80家、信托公司5家、外商银行15家。

©2014-2025 dbsqp.com